“晉祚將盡!吾將取而代之!”
線香微醺,幾縷青煙緩緩在案前飄起。案上供奉著數張神位牌,按輩分由前向後依次排開,中間一張神位牌最大,上書“吳郡錢塘天師道先師杜子恭往生蓮位”幾個殷紅正楷。
案前正中,一位高壯老者昂然而立,身形威猛,須發灰白。在他身後,是一眾披著鴉青鬥篷的弟子,個個神情肅穆,莊嚴恭謹地望著神案前的老者。
此地是位處揚州錢塘的天師道教總壇,而這位老者正是現任天師道掌教孫敬遠。時逢清明,整個江左大地籠罩在一片陰雨霏霏的氣息裏,天師道教眾選擇今日齊聚錢塘總壇,絕不是僅僅隻是焚香祭祖這麼簡單。
不久之前,鎮守京口的前將軍王孝伯上表朝廷,以討伐權臣為名起兵,進逼建康。當朝以會稽王司馬道子之子司馬元顯為征討都督,率兵主戰,阻擊王孝伯亂軍,一時之間原本處於短暫安寧的江左晉室再次卷入亂世狼煙之中。
烽火燒紅了東方的紫夜,橫在東方的帝星卻黯淡無光,仿佛預示著自晉懷帝建興四年長安陷於匈奴夷狄之手後,逃往江東苟安八十載的司馬江山也將快要走向盡頭。
身為方士的孫敬遠自然不會注意不到如此反常星象。他尋訪高人占卜測局,推算天下大勢,時局走向。
推算出來的卦象為離下坤上,地火明夷:利艱貞。
明夷一卦,早有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誌,箕子以之。又有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上卦為坤,下卦為離。坤屬土,代表大地,離屬火,代表太陽。坤在上而離在下,表示太陽沉於大地,光明受到損傷。有昏君在上,而賢能受損之意。”
聽此高人解卦,孫敬遠雙目精光閃現。
“該當如何?”
“正如卦體所說,此時局昏亂,明德受損,唯有於艱辛之中,堅守正道,以扶持正義於不墜,才會有利。”
昏君在上,明德受損。
“哈哈哈哈!晉祚將亡!”
孫敬遠眼見朝政無道,天下紛亂,區區戎狄蠻族都可在北方四處稱帝稱王,他天師道又乃天下大教,座下有徒眾萬千,豈甘俯首於亂世之下?於他心中,其實已早有盤算。
“肉食者鄙!橫征暴斂,勞役賦稅,大興戰火。******廷待我等萬苦黎民如芻狗,置我等於水火!然而,皇城顯陽殿華林園裏,卻夜夜笙歌,觥籌交錯!司馬氏的江山,早已是民心沸騰,天怨人怒!”神案前,孫敬遠飄然轉身,麵向堂下一眾門徒弟子,精光閃爍的眼眸之上,一道指天劍眉正狂傲不馴地張揚。
“數日之前,前將軍王孝伯起兵作亂,直逼建康。蒼天有眼,司馬氏自作孽,搞的內訌不止,晉室氣數已盡啦!值此亂世,風雲際會,正是我天師道振興的大好時機!趁此今日清明之時,聚集諸位弟子,以討逆誅殺王孝伯為名,相與起事,進發建康,攻占晉廷,以我天師道神通法力,救萬苦黎民於水火之中!”
一席話畢,堂下弟子一齊舉臂振呼,臉上寫滿尊敬與忠誠,眼裏是隨時都可以為他們的掌教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狂熱。孫敬遠看著堂下弟子,嘴角邊掠過一絲得意。
豈甘俯首於亂世之下?
——既然晉室將傾,那便由吾取而代之吧!
清明時節,雨自多情,連綿不斷,及至入夜,整個錢塘依舊籠罩在一片春風細雨的沐浴之中。
天師道總壇內部,東邊一間廂房,淡黃的燈光剛剛點亮。不同於一般的廂房,除了必要的桌椅床凳之外,房間正中間顯眼地擺放著一口大藥缸,缸內熱水沸騰,正氤氤地往外冒著藥香,模模糊糊間,依稀可見缸內藥水之中正浸泡著一個少年。
“娘……娘……疼……”少年雙目緊閉,麵色蒼白,神色之間似乎正在忍受著巨大的痛苦,連輕聲呼喚之音也微微發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