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子燁真正對顏如笙印象深刻起來,是在三日後的一次拋繡球相親的擂台上。
南湘國的民俗比較開放,女子若是不願聽從父母媒妁之言,便可以自尋選擇中意的如意郎君。可是,如果直接往家裏帶的話,就會被外人說成是私相授受,傳出去於女子的名聲是不大好的。
那要怎麼辦呢?
自然是要借助一些官方的操作手續,比如說拋繡球,比武招親,比文招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這就類似於走走過場,將那些本提不上台麵變得正大光明。
外麵看著是拋繡球,實則都是內定好了的,不過是找幾個人將那內定之人圍在天時地利人和的位子上,群眾演員隻需起起哄,等散場之後就可以得到一些小費。
你若是經常去看這些活動,就會發現好多眼熟的麵孔。搶了不下幾十回繡球了,卻依舊單身。
沒錯,不用懷疑,那人鐵定是個群眾演員。
那一日,倒是難得好天氣,大街小巷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大家夥兒都趁著好天氣出來趕集,摩肩接踵也不過是圖個熱鬧罷了。除夕將近,也都是為了圖個熱鬧而已。
城裏有一戶姓高的商賈,是出了名的一毛不拔,膝下隻有一女,卻是極盡寵愛的。
這不女兒這廂都已二十二了,卻依舊待字閨中。
並非此女貌若無鹽,而是商賈根本瞧不上沒錢的,挑三揀四的,結果耽誤了閨女至今還沒婆家。
大約是年關將近,過了這年頭就是二十三了,更加不好找,想趁著年前將閨女嫁出去,這不就擺了一出拋繡球相親記。
話說那一日藺子燁不過是坐車馬車下朝回府的途中,忽聽得外麵鑼鼓喧天,隨手撩起了簾子往外瞧了那麼一瞧。
人潮湧動的中間,一抹白色的身影映入他的眼簾。雖然隔著一些距離,且那日顏如笙穿著男裝,也不知怎的,他心中就是篤定“他”就是那日在顏府見到的人。
至於原因,藺子燁後來回憶,大約是那日她一如既往穿著臃腫吧!
顏如笙辯解,這大冬天自然都會穿著臃腫啊!憑什麼認定就是我呢?
藺子燁再三思索,大約是你的臃腫是與眾不同的。
果然臃腫也是分種類的,顏如笙這種臃腫應該算是別具一格的。
在齊禇略顯驚訝的眼神中,藺子燁淡定地下了馬車,在離人群不遠處的一處露天小麵館裏,選了一個恰到好處的位置坐了下來。
齊禇則恭恭敬敬地侍立在身後,對於主子這種反常的行為,權當是,大約是,這群人中大概有什麼可疑的人吧!
此刻的海棠,也就是顏如笙,正當在興頭上,來到這個時代沒多久,對於這些隻在電視上見過的場景自然是格外地興奮。幸好今兒個穿得是男裝,混在人群中也並不顯眼。
若是仔細看,就會發現顏如笙此刻兩隻眼睛都是閃著光的,雙目緊盯著二樓上姍姍來遲的高家小姐手中的紅色流蘇繡球。
她活動了一下筋骨,想當初她在大學時好歹也是校排球隊的主力啊!
“小……少爺,我們還是走吧?”紅袖見著擠來擠去的人群,而且眼見著人是越來越多,其實真正搶繡球的人沒幾個,大多都是來湊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