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在交談中的妙用
自嘲,即自我嘲弄。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是嘲弄自己,而潛台詞卻另有韻味。因此,自嘲在交談中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和使用價值。
別人有事求你,你想拒絕,明言拒絕,會讓人難堪,而運用自嘲,委婉拒絕,既表達了自己的拒絕意圖,又使對方樂於接受。
有一次,林肯在某個報紙編輯大會上發言,指出自己不是一個編輯,所以他出席這次會議,是很不相稱的。
為了說明他最好不出席這次會議的理由,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個騎馬的婦女,我停下來讓路,可是她也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麵孔看。”
“她說:‘我現在才相信你是我見到過的最醜的人。’”
“我說:‘你大概講對了,但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她說:‘當然你已生就這副醜相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你還是可以呆在家裏不要出來嘛!’”
大家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啞然失笑。
在交談中,當對方有意無意地觸犯了你,把你置於尷尬境地時,借助自嘲擺脫窘境,是一種恰當的選擇。
五十年代初,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見十分傲慢的麥克阿瑟將軍。會見中,麥克阿瑟拿出煙鬥,裝上煙絲,把煙鬥叨在嘴裏,取下火柴。當他準備劃燃火柴時,才停下來,對杜魯門說:“我抽煙,你不會介意吧?”
顯然,這不是真心征求意見,在他已經做好抽煙準備的情況下,如果對方說他介意,那就會顯得粗魯和霸道。
這種缺少禮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魯門有些難堪。然而,他看了麥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煙霧都多。”
由此可見,當令人難堪的事實已經發生,運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過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護,並且,還能體現出說者的大度胸懷。
人們在有些時候因某些事不盡人意而煩惱和苦悶,說出去必會惹人笑話,運用自嘲,既可寬慰自己,又能避免別人笑話,可謂一舉兩得。
清代乾隆年間,九十八歲白發皤然的廣東考生謝啟祚仍參加了鄉試。主考官點名時,勸他回家含飴弄孫算了。無奈謝意誌堅決,非考不可。老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中舉。老先生悲喜交加,特作了一首《老女出嫁》詩以自嘲:
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
照鏡花生麵,持鏡雪滿頭。
在與人交涉事物,尤其是談判時,由於雙方要價太高,企望太大,而使談判麵臨擱淺時,運用自嘲,有時可收到以退為進的效果。
某地蔬菜公司一位科長到外地調運蔬菜,賣方想趁機撈一把,因而報價很高,雙方僵持不一。
眼看市場供應就要脫銷,心急火燎的科長,卻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自嘲地說:“其實,你們把我看高了,我不過是個小科長,還是個副的,手裏能有多大權力?再說,天氣這麼熱我花大價錢辦一筆賠本的買賣,這個責任我擔得起嗎?”
他的這番自嘲,不但使指望過高的賣主們大為泄氣,而且對他的“苦衷”還產生了同情。最後終於妥協,降低了價格。
在經曆了人生的坎坷和艱難之後,常會對自己的命運發出深切的感歎。運用自嘲感歎人生,常能收到深切動人的語言效果。
與孫中山、陳少白、尤列同被清政府視為“四大寇”之一的楊鶴齡,民國成立後要隱居澳門,自號“四冠堂老主人”。他曾在送給七妹的像片上題字自嘲:“半百留影,鰥寡孤獨之相。七妹惠存,四兄持贈。”寥寥數語,淒切深沉。
在一些場合,運用自嘲,可以增添情趣,融洽氣氛。
一位丈夫要出國深造,妻子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到那個花花世界,說不定會看上別的女人呢!”
丈夫笑了,調皮地說:“你瞧瞧我這副尊容,瓦刀臉,羅圈腿,大眼泡,招風耳,站在路上怕是人家連眼角都不看呢。”
說得妻子撲哧一笑。丈夫的自嘲,隱含讓妻子放心的意思。這比一本正經地發誓,更富有詩意和情趣。
英國作家傑斯塔東是個大胖子,大概行動起來,是“路也走不動,山也不能夠爬”。他也像羅慕少,不以矮為恥,“願生生世世為矮人”一樣,也不以胖為恥。
有次他對朋友自嘲說:“我是個比別人親切三倍的男人,每當我在車上讓座給婦人時,我的一個座位足可以讓三個婦人坐下。”
輕鬆愉快的自嘲,但同時不正是他高度的自信和十足的有力的表現嗎?
自嘲運用得好,可以使交談平添許多風采。如果用不好,會使對方反感,造成交談障礙。
自嘲要審時度勢,相機而用,不宜到處亂用。比如,對話答辯、座談討論、調查訪問等,就不宜使用自嘲。
此外,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態度。具有積極的自嘲,包含著自嘲者強烈的自尊、自愛。自嘲不過是他采取的一種貌似消極、實為積極的促使交談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手段而已。
怎樣對付“揭短”
你正在興致勃勃地向你的朋友講述你怎樣從池塘裏釣上兩條大魚。你的妻子卻在一旁插話說:“信他的!他釣了兩天,一條小魚兒的影子都沒見著!那魚是花錢買的!”
你正在和新結識的女友吹噓:“我最近上了一個戲,這是我頭一次獨立執導,故事非常精采,上演後一定會轟動。”旁邊卻走過來一個朋友:“嘿,不怕西北風煽了舌頭!姑娘,別聽他瞎編,他哪是什麼導演,隻是個場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