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語是一種極端的拐彎抹角,徹底的迂回表達。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有“第三隻耳朵”捕捉弦外之音,尤其是反話,才能免於被動。
117.拐彎抹角,有些話反說更有效
兩極相通,從一端出發向極至,就會具有不同的含義。如果運用了“兩極相通”的古老哲理,正話反說的另類表達,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說話、寫文章應該有什麼說什麼,是什麼寫什麼,正麵的意思用正麵的語言來表達,反麵的意思用反麵的語言來表達。但有時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也可以用正麵語言表達反麵意思,或者用反麵語言表達正麵意思。這種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的手法,也叫“反語法”。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能言善辯的人名叫優孟,他善於在談笑之間勸說國君。楚莊王有匹愛馬,楚莊王看重這匹馬遠遠超過人。比如他為馬披上錦繡的衣服,將它養在華麗的房舍裏,馬站的地方設有床墊,並用棗脯來喂它。可是,馬因為吃得太好太多,不久就患肥胖病死了。莊王非常難過,下令全體大臣給馬戴孝,不僅準備給馬做棺材,還要用大夫的禮儀來安葬馬。
群臣對楚莊王的做法都非常反對,紛紛上書勸莊王別這樣做。然而楚莊王對群臣的勸說十分反感,並下令說:“誰再敢對葬馬這件事進諫,格殺勿論!”
由於莊王的淫威,群臣們都不敢再進諫。優孟聽說這件事後,馬上來到殿門,剛步入門階就仰天大哭。莊王見他哭得這麼傷心,覺得很驚奇,問他為什麼大哭。
優孟說:“這匹死去的馬是大王最疼愛的,楚國是堂堂大國,用大夫的禮儀來安葬,禮太薄了,一定要用國君的禮儀來安葬它。”
楚莊王聽到優孟不像群臣那樣拚死勸諫,而是支持他的主張,不覺喜上心頭,很高興地問道:“照你看來,應該怎樣辦才好呢?”
“依我看來,”優孟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說,“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槨,以上等木材圍護棺槨,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參加挑土修墓,齊王、趙王陪祭在前麵,韓王、魏王護衛在後麵,用牛、羊、豬來隆重祭祀,給馬建廟,封它萬戶城邑,將稅收作為每年祭馬的費用。”說到這裏,優孟才將話鋒一轉,指出了莊王隆重葬馬之害,“這樣,諸侯聽到大王對死馬的葬禮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認為人卑賤而馬尊貴了。”
這麼一點,的確點到了莊王葬馬的要害,一個統治者竟會“賤人而貴馬”,必然為世人所厭棄。問題到了這樣嚴重的地步,不能不使莊王大為震驚,說道:“寡人要葬馬的錯誤競到了這麼嚴重的地步嗎?那麼該怎麼辦才好呢?”
優孟說:“請讓我為大王用葬六畜的辦法來葬馬吧:用土灶作外槨,用大鍋作棺材,用薑棗作調味,用木蘭除腥味,用禾稈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腸裏。”於是,莊王聽從優孟的勸諫,派人把馬交給掌管廚房之人去處理,不讓此事傳揚出去。
優孟采用的辦法就是正話反說,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思,而是從相反的方向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及眾大臣的意願,讓楚莊王接受。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位優秀的將軍對於壞脾氣的反解:
數年前,一位美國將軍來到西點軍校發表演說,講述的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員應具備哪些“壞脾氣”。演講完畢,好評如潮。以致這篇演說成了西點軍校的經典之一。
下麵就是演講中所列舉的“壞脾氣”:
【懶惰】盡量放手讓部下做更多的事;
【空想】總是認為人人都會盡職盡力,而不逃避責任。
【輕信】相信任何人都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並能圓滿地完成任務;
【蠻幹】越是困難的事情就越要去做;
【無知】不恥下問,總是把自己當成學生,經常向周圍的人提出看起來很傻的問題;
【愚蠢】埋頭苦幹,從來不計較報酬和物質上的獎勵;
【厚顏】麵對別人不願幹的事,自己卻不怕非議,挺身而出;
【狂妄】不盲從大人物,敢於向他們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建議;
【最快】從不將自己擁有的信息加以壟斷,隻要有益於他人的工作,並在紀律允許範圍內,能將掌握的情況慷慨地提供給需要者;
【違紀】隻要沒有接到上級的具體命令,就自作主張幹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無能】如果認為自己不勝任獨立完成一項工作,就屈尊求助他人;
【懦弱】甘願讓自己周圍的人都能超過自己,不搞意氣之爭,並產生嫉妒。
其實,上述關於“壞脾氣”的種種表述,如“懶惰”“空想”“輕信”等並非褒義詞,但在具體的闡述中卻賦予了正麵的內容。這篇演說的高明之處就是正話反說。如前三項“懶惰”“空想”“輕信”,其實是表述了用人不疑的原則,人們常說:“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人不可能包辦一切,通吃天下。而“蠻幹”表述的是一種韌勁,“無知”則是虛心的另一種表達,“愚蠢”就是不以功利為目的,“厚顏”是自信,“狂妄”是有主見的表述。“違紀”,名為違紀,但並未違規;“無能”說的是應知人善任;“懦弱”的目的則是發揮團隊精神。其實,正如俗話所說,“一個人縱然渾身是鐵,能打幾枚釘?”一個優秀指揮官至關重要的是,要充分調動屬下的積極性,發揮整體的功能和效應。不僅是軍事指揮官,其他行業的管理者也莫不如此。
兩極相通,從一端出發向極致,就會具有不同的含義。如果運用了“兩極相通”的古老哲理,正話反說的另類表達,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18.正話反說,讓別人一眼看出謬誤
負負得正是真理,在我們生活中,有些話絕對不允許你說出來,為了避免尷尬,不妨從其反麵說起。須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變成謬誤,反麵的話稍加引申,就可能走到正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