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走在路上,如果遇到前方有高山擋路,自然地會想辦法繞行,如果遇到深水阻行,同樣也會尋找其他蹊徑。同樣地,當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走在人生的路上,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如果前路有阻,同樣可以采取迂回的方法。也就是“曲線救國”。如果有些話不方便直接說出來,那就換個方式委婉地道出;如果有些人難以接近,那麼不如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如果有些人你難以捉摸他們的想法,那麼可以投石問路,慢慢摸清他的底細。在人際交往中,為了達到更好地交際目的,我們大可以采取“迂回”策略。
6.人際關係,“潤滑”要當先
人是交往的動物。在社會生活中想要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就猶如想讓一個機器良好地運轉,首先就要做好潤滑的工作。而在人際關係中,最好的潤滑劑就莫過於微笑、理解、幽默以及謙讓。用好這些潤滑劑,即便麵對再難接近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再是難事。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我們受到更多人的青睞,會在眾多方麵遊刃有餘,如魚得水。麵對形形色色的人,怎麼樣和大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第一個秘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潤滑劑”。
不懂得妙用微笑的人給人的印象是十分可怕的,他們總是板著麵孔,十分嚴肅,好像胸前一直掛著牌子,上麵寫著:Leave me alone。人們恐怕都不願意接近看上去很凶或者很冷漠的人,那麼顯然,這些人的人際關係的好壞就要畫個問號了。
雨果說:“微笑是陽光,她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微笑,表達了交往的人之間善良的心地,熱情的性格,執著的追求,必勝的信念,求實的精神;她能給人留下寬厚、善良、謙和、熱情和親近的印象;她能表現出對別人的理解、關心和友愛;她可以縮短人們彼此間的距離;她可以使冰冷的心得到和煦的春風。在微笑中,人的心靈得到了溝通;人的感情得到了升華。可以說,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第一有效的潤滑劑。
《蒙娜麗莎》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喜歡,正是因為她的迷人的微笑,她的微笑被稱為“永恒的微笑”,正是因為她的微笑,掃走了文藝複興前期人們心裏的陰霾。有人這樣讚美微笑的價值:“她不花什麼,但創造了很多成果,她使接受她的人滿足,而又不會使給予的人貧乏,她在一刹那間發生,卻會給人永久的美好記憶。沒有人富得不需要她,也沒有人窮得不擁有她。她為家庭創造了歡樂,給朋友帶來了親切的問候。但她卻無處可買,無處可求,無處可偷。因為在你給予別人之前,微笑沒有實用價值。”
任何微笑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的基礎上的。沒有尊敬和理解,又怎能以微笑相對呢?古語道“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說相互尊重是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條件。人人都有被別人尊重的權利,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你要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除了尊重他人,相互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謂理解,就是要理解他人的行為、情感,理解他人的需要和痛苦。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的難處,幫助他人克服困難。人人都相信“理解萬歲”,所以理解他人,是潤滑人際關係的關鍵。
除了微笑與理解,幽默恐怕是潤滑關係的最好的方法了。大凡善於幽默者,大多也是知識淵博、辯才傑出、思維敏捷的人。他們非常注意有趣的事物,懂得開玩笑的場合,善於因人、因事不同而開不同的玩笑,能令人耳目一新。善於理解幽默的人,容易喜歡別人;善於表達幽默的人,容易被他人喜歡。幽默的人易與人保持和睦的關係。現實生活中常常不乏令人碰得頭破血流仍然得不到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來點幽默,卻往往會迎刃而解,使同事之間、夫妻之間化幹戈為玉帛。幽默感是有信心的表現,增強成功的信心,信心有時也許比能力更重要。生活的艱難曲折極易使人喪失自信,放棄目標。若以幽默對待挫折卻往往能夠重新鼓起未來希望的風帆。
還有就是不要忘記謙讓,此外懂得謙讓的人往往擁有寬廣的胸懷。謙讓作為交際中的一種緩衝,它能減少人與人交往中的摩擦,尤其對那些鋒芒畢露、嘴不饒人的好勝者,學會謙讓更是刻不容緩。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采取謙讓的態度,往往能化解、減少矛盾,融洽地與不同意見的人友好相處。每個人都有長有短,事業有成有敗。寬容別人的好方法,就是去欣賞別人,欣賞別人的優點,欣賞別人的進步,欣賞對方與眾不同的地方。不要揪著對方的“小辮子”不放,要能夠理解別人的過失。
有些行為我們平時可能並不在意,可恰恰就是這些細小的行為疏遠了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你能注意到上麵所說的“潤滑劑”,記得時常給人友善的微笑,多站在對方立場上想問題,偶爾運用一下幽默,並懂得謙讓的道理,那麼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就不會複雜了。
7.和難以接近的人迂回最管用
遇到困難不低頭,是我們一直信奉的人生哲理,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可以多種多樣,我們的生活中不乏有很多是“直腸子”,為人處世“不撞南牆不回頭”,十頭公牛也拉不回來。這樣的做法往往達不到好的結果。高山擋路、石頭絆腳之時,不妨另辟蹊徑,想想迂回的辦法。
據說在明朝嘉慶年間,當時身為“給事官”的李樂為人清正廉潔,以能夠直言而名聞天下。一次科考,他發現其中存在舞弊現象就當即上奏皇帝。可是皇帝另有心思,對此事置之不理。結果李樂卻並不罷休,直接又去麵奏皇帝。結果惹得龍顏大怒,以揭短罪懲罰李樂給李樂的嘴巴貼上了封條,並且不準任何人私自揭下。大家心裏都很清楚,有封條在,李樂就無法進食,其實也就等於給李樂定下了死罪。就在此時,有一個官員徑直走到李樂身邊一邊責罵“君前多言,罪有應得”,一邊打了李樂兩個大大的耳光,當即就把貼在李樂嘴上的封條給打破了。由於他是在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說話,所以皇帝並不好發作怪罪。此人正是李樂的學生,他的這一舉動打破了皇帝與李樂之間的僵局,達到了“曲線救國”的目的。
李樂學生麵對危及情況,采取巧妙的方法在保全自己的同時救下了自己的老師。正是他采取“曲線救國”,用迂回的方式巧避鋒芒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樣,把迂回的技巧應用在語言上,用輕鬆幽默的話題化解直言的尖銳,往往能夠創造愉悅的交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