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第一百一十二章:王姬王稽(1 / 2)

嬴稷說得極為認真,乍看之下,似毫無回旋的餘地。

王姬心中一凜,她仰著頭,靜靜看著嬴稷,隻覺他雙眸幽深,帶著一絲不易察覺地欲望,一瞬間,忽然靈光閃現,“若白起未曾觸犯軍法,是否便可從容脫身?”他不識白起,殺了他,對嬴稷並無好處,而救了他……

果然,嬴稷眼中劃過一絲興味,他點著頭,“那是自然,秦國絕不會讓無辜將士含血蒙冤。不過,白起已然認罪,事情已經定性,莫非王姬姑娘還知道寡人所不知的?”

“涇陽君及蒙驁將軍奉秦王之名送王姬出關,欲入聯軍營地竊取情報,秦王念聯軍營地危險重重,為以防萬一,特命涇陽君在秦軍中找一個熟悉函穀關地形的人接應。涇陽君與白起相熟,知他勇敢機敏,便選了白起,而白起不敢違抗王命,又知此事重大,不能公然稟報,是以自行出關。”

“秦王以為,此事若如此對眾將士交代,可還妥帖?”王姬朗聲道,說話間,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嬴稷,不敢放過他臉上的任何一點表情。

嬴稷毫無預兆地笑了起來,似乎王姬方才講了個頗為好笑的笑話一般,眼角的紋路清晰可見,“王姬姑娘莫不是糊塗了,寡人何時曾下過如此命令?”雖是笑著,視線卻鋒利異常,迫得王姬不得不低下頭去。

“這便是王姬想要求秦王的,”雖姿態嚴厲,卻並不是毫無縫隙可破,王姬越發來了勁兒,“隻要秦王一句話,白起便可安然抽身,如此名目,也不會讓秦國軍法威嚴掃地!”

“哦?君王一言九鼎,寡人為何要如此說,隻是為了成全王姬姑娘麼?寡人記得,當年寡人欠王姬姑娘的,已在田單離秦時,便還給姑娘了。寡人若記性不錯,姑娘與寡人該是兩不相欠了。”

嬴稷的話,一步一步,像在引誘。

王姬清楚嬴稷想聽到什麼,亦如嬴稷也清楚王姬知道他的言下之意,他不說,無非是在等王姬說破而已。

這個世界,要想得到什麼,總要有所付出。等價交換,始終這個世界亙古不變的法則。

“秦王在秦,雖看似風光,卻四麵掣肘。朝中以秦太後為首的羋氏一族把持朝政,太後大權在握,雖將秦王護在身後,卻遮了秦王的鋒芒,讓天下皆聽太後之令,而忽視秦王之能;大庶長大權獨攬,唯太後馬首之瞻,卻從來隻當秦王為當年那個初登主位的少年君主,並不將秦王放在眼中,還有秦國大臣,表麵恭維奉承,實則待王上也與大庶長一般無二。”

“秦國雖強,王權羸弱,秦王當惕勵奮發,矢誌不移。王姬無能,然隻要一息尚存,願傾盡所能,助王上一臂之力!”這是嬴稷要的,這是她能給的,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話音方落,分明見嬴稷的目光越發深邃起來。

“王姬姑娘可知,此話若被旁人聽了去,別人定會說你用心險惡,有離間太後與寡人之意。”他徐徐說道,雙眼目不轉睛地看著王姬。

王姬回望著嬴稷,神色堅定,“昔日,秦王曾問王姬,在秦地位如何,王姬今日便是回答那日秦王所問。字字句句,發自肺腑,不敢欺瞞。”

“秦太後於主少國疑之際挺身而出,凝聚秦人之心,使秦國日益壯大,功標青史,然如今秦王已近而立之年,心中早有成算,恕王姬之言,秦太後乃至羋氏一族,早該還政於王,還名於王,秦王也當站出來,主持大局。”此話自然是違心之論,最終目的,便是迎合於他。

心底裏,王姬並不覺得嬴稷有了親政的本事,畢竟任田文為相,囚楚王於秦均被證實,皆是下下之策,這說明,距成為一名合格的君主,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王姬隻能如此說,嬴稷在宣太後的羽翼下活了太久,此時此刻,他需要的不再是說教,而是肯定。何況除了迎合,她也要凸顯她的價值。

這一次,嬴稷終是俯身將王姬扶起,他的臉上似鬆了一口氣,神情裏盡是欣慰,仿佛久久期盼的事終於達成一般,“從秦宮諸事到詐死之術,王姬姑娘之聰慧屢次讓寡人刮目相看,如今王姬姑娘終於願為寡人謀事,是寡人之幸。”

“王姬姑娘願為寡人謀,寡人自要如王姬姑娘所願,送王姬姑娘一份大禮!”

至此,她與嬴稷的契約終究達成。不管她如何想要堂堂正正,如何想要避開朝堂鬥爭,為了白起,她終究還要是趟進秦國這趟渾水裏,再也不得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