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仲、劉楓等策馬而出,扔掉兵器,翻身下馬,徒步來到陳梟馬前,一起拜道:“我等願意歸順燕王!求燕王恕我等先前不敬之罪!”
陳梟笑了笑,道:“先前各為其主,你們拚死抵擋,算是盡責,算不上不敬!”眾人聽了這話,原本還有些擔憂的心,不由的放下了。
“起來吧。”
眾人拜謝,站了起來,垂首躬立著。
陳梟打量了他們一眼,問道:“你們之中誰是呂盡忠?”
眾將互望了一眼,姚仲抱拳道:“呂盡忠已經被我等殺死了!頭顱在此!”說著扭頭看向李正。李正當即捧著一個木匣上來,躬下腰,打開了木匣。陳梟隻見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正在木匣之中,料想肯定是此人不願投降,所以才會被眾將所殺,倒也不是那麼在意。移開目光,對眾人道:“你們幾個都是什麼身份?”
眾將依次稟報了身份姓名,分別是姚仲,劉楓,李正,方宏,劉大力五人。
陳梟看向姚仲,微笑著問道:“你便是姚仲?”
姚仲連忙抱拳道:“正是在下!”
陳梟打量了他一眼,點頭讚道:“不愧是吳玠麾下第一悍將,果然不凡!”姚仲聽見燕王誇讚,不由的一陣歡喜。
陳梟道:“你們幾個就跟隨在我身邊吧。”幾個人一愣,姚仲抱拳道:“燕王容稟,這幾十萬大軍還須我等約束才好!”
陳梟微笑道:“這一點你們就不用擔心了!”五人互望了一眼,雖然不願交出兵權,可是此時此刻已經沒有他們選擇的餘地了,隻得抱拳應諾,心裏鬱悶急了。他們還期待燕王會讓他們繼續統帥大軍呢,卻沒想到燕王一句話就將自己五個人都給軟禁了!
劉楓道:“燕王,我等可以幫助燕王說服襄陽等城來降。”
陳梟笑道:“不必了!襄陽、均州、穀城、宜城,在你們投誠之前就已經投誠了!”劉楓等人大為驚訝,看了一眼陳梟,隻覺得這位燕王當真是高深莫測啊!
陳梟隨即令人處理那幾十萬宋軍,那些被強征的百姓,一概放回襄陽,百姓們欣喜不已,紛紛叩謝燕王;而二十來萬宋軍則被分成五支,分別交給各軍團統領,同時從各軍團抽調了一些軍官協助宋軍中原有的軍官來具體統帥各營兵馬。
大軍開入襄陽,百姓們原本十分擔心害怕,不過見燕雲軍紀律嚴明,於民秋毫無犯,擔憂的心也就放下了,襄陽城很快就恢複了往日熱鬧的氛圍。
陳梟隻留下萬餘兵馬防禦襄陽及均州、穀城和宜城,親帥主力大軍越出襄陽南下,兵鋒所向江北各州各縣望風而降,與此同時,西邊戰報傳來,梁紅玉率領的西路大軍已經攻破了秭歸,吳麟已經退到了夷陵。
吳麟在夷陵接到襄陽大軍全軍覆沒,襄陽等地失守的消息,立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未免被襄陽方向的燕雲軍抄了後路,不得已隻能放棄夷陵,退到江北,依靠荊門山和長陽、宜都兩城準備抵抗燕雲的西路大軍,同時也伺機攻擊從襄陽南下的燕雲主力的側翼!
陳梟率領的燕雲主力一路未遇任何抵抗長驅抵達江陵府城下。江陵自古以來都是長江重鎮,得益於便利的水運條件和周圍險要的地勢,江陵自古以來,在和平時期是經濟繁榮人員彙集的大都會,在戰時便成了咽喉鎖鑰,兵家必爭之地。它位於長江北岸,是燕雲大軍渡過長江的最後一道關卡!
陳梟騎在黑龍駒上,眺望雄偉壯麗的江陵城,隻見江陵城城門緊閉,城頭上站滿了衙役土兵和手持兵刃的百姓。
燕雲軍從襄陽一路南下,所過之處皆是望風而降,就連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儲備十分充足的荊門軍(也就是現在的荊門市),也是不戰而下,像眼前這樣閉門嚴防的城池倒是首次遇到。
陳梟不禁好奇起來,問道:“這江陵守臣是誰?”
劉楓道:“是江陵府知府姚鳳成。”
“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劉楓道:“回稟燕王,這姚鳳成世代書香,此人為官清廉,頗有才幹,很得百姓愛戴。隻是有幾分呆氣,認死理。”
陳梟笑了笑,道:“原來是位清官啊!難怪了!”隨即問劉楓道:“你與此人相識嗎?”劉楓立刻明白了陳梟的意圖,抱拳道:“在下與他相識,原走一趟說其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