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8日乃丙戌年十一月初九日上午。明麗溫柔的陽光,照耀著黛綠如玉的龍山,那樣清晰、透亮而壯麗。雖是冬季,但田野依然青翠,微風徐徐吹過,涼爽宜人。觀天象者說:十一月吉星入宮,運勢轉佳。
這天上午,西南乃吉旺方位。此時,兩名新興縣國恩寺的職工在本寺報恩塔西偏南側開挖排水沉沙池。忽地,他們發現有磚頭和文物,頓覺驚喜,即向國恩寺有關人員報告。
很快,新興縣、雲浮市文物、宗教部門報告省文物管理局。省文物管理局領導即帶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於當日下午迅速趕赴現場。
1月4日至7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興縣文化局、宗教局、國恩寺等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對文物出土地點再次進行了認真的考古挖掘。
考古專家描述說:在一個磚室結構,近東西向,9塊方磚組成的小地宮內,發現了疑似舍利的神秘珠狀物。經鑒定,最終確認為舍利。而發現的位置就在國恩寺原報恩塔的地下塔心。7粒舍利裝在褐色水晶球內。這7粒舍利是骨質,珠粒狀,圓潤,乳白色,有光澤感;它們大小有別,最大者直徑0.35厘米,最小者直徑0.15厘米。裝舍利的水晶球如高爾夫球般大小,球身有個六角形洞口,洞口鑲有金邊。水晶球當時被藏在小地宮內一頭大一頭小、長約16厘米的鍍金銅棺內,其四周都用幹癟穀殼填塞固定好。
同時出土的還有鎏金素麵圈足銅圓盒、鎏金提梁水罐、鎏金銅棺、水晶球、“五銖”和“開元通寶”銅錢等隋唐文物。這些青銅文物是隋唐風格比較典型的作品。
國恩寺方丈釋如禪大師說,這次出土的舍利子有三種可能:一是初祖達摩從印度把釋迦牟尼佛祖的舍利帶到中國,代代相傳,傳到六祖惠能時,六祖就帶回國恩寺來了。為報答父母之恩,六祖特意將舍利子埋在報恩塔基下,作為鎮塔之寶;二是從二祖到五祖,某位祖師的舍利子傳到六祖供奉;三、還有一種可能,是六祖惠能尊崇的某位高僧的舍利。
六祖把這麼珍貴的舍利放置報恩塔下,足見對此塔在六祖心中崇高地位。
六祖秘而不宣地在報恩塔下敬放舍利,必有玄機。
兩百多年前國恩寺的一場大火,將有關史料記載燒毀了。民間一直流傳著國恩寺有夜光珠並會在晚上發出異光的說法,有人猜測可能就是這些舍利子和水晶球所發出的異光。
或者,離開五祖後,六祖被追殺,是因為繼承了佛舍利?
有“嶺南第一聖域”之稱的國恩寺,位於新興縣六祖鎮龍山腳下,距縣城13公裏。這個名寺,是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圓寂之所,始建於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距今已有1324年曆史,與廣州光孝寺、韶關南華寺並稱嶺南禪宗三大祖庭。公元712年,六祖命門徒在國恩寺建塔,次年夏末落成,曆經滄桑,現在所見的報恩塔是1990年重建的。
舍利為何出現在國恩寺,出現在報恩塔下?
史載六祖在寶林寺弘法的時候,正是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即太極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六祖分咐門人到新州(今新興縣)國恩寺建塔。還叮囑說,盡量快些建好。次年,報因塔建好了。七月一日,六祖邀集徒眾講經。
專家大膽推測可能是六祖惠能回來時把珍藏的舍利子埋到塔下。是的,作為禪宗第六代傳人,六祖惠能接受五祖衣缽時,有可能一齊繼承了佛舍利。如果是這樣,惠能當年被追殺,很可能與神秀等企圖追回代表佛宗權力與身份的佛舍利有關。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六祖向弟子提出“不傳衣缽”。而舍利則被埋在國恩寺報恩塔塔下,成為千古難解之迷。無論如何,報恩塔和國恩寺在新州這塊寶地上屹立著,沐浴著唐風宋雨,見證了曆代帝王的興衰。報恩寺就是在龍山六祖的故居上興建起來的。神龍三年(707年)十一月十八,唐中宗為褒獎六祖惠能弘揚佛之功,敕賜“報恩寺”為“國恩寺”。這是為國恩寺命名之始,到今天已經曆了近1300年。新興縣政府存的資料說:惠能身在寶林心在家,為報佛恩、父母恩、國恩、和眾生恩,他於公元683年派門人在故居建報恩寺,後又建報恩塔。
舍利是極其珍貴的。不管是否有還有更多的記載,此刻出土的7粒舍利,已經證明國恩寺是著名的禪宗聖地了。
六祖崇尚“報恩”
六祖的偉大在於他創立了南禪宗。他承傳了初祖達摩從印度帶到中國的印度佛教教義。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孝養父母問題,印度佛教是否肯定?
有人一直認為,印度佛教從不主張孝道。陳寅恪對印度佛教的教義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製度的矛盾衝突有如下評論:
“……故二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巨者,實在製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麵……往往篤孝義之行,嚴家諱之禁。此皆儒家之教訓,固無預佛老之玄風者也。釋迦之教義,無父無君,與五吾國傳統之學說,存在之製度,無一不衝突。輸入之後,若久不變易,則決難保持。是以佛教學說史上,發生重大久遠之影響者,皆經國人吸收改造之過程。”
專家說:報“四恩”是近人所提,與六祖本來思想例如他的“無相頌”中所突出的主張“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有較大的差別。無疑,六祖是孝養父母的典範。龍山可以作證。
龍山山脈,綿延遠去,仙氣縈繞,有一種與天相接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