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這個人心裏開始打起鼓來,心想:如果能抽出水當然好,但要是沒有抽出來,這瓶寶貴的水豈不是要白白浪費?這個房屋這麼久沒有人到來,不知道這裏的情況是否有改變,如果自己將瓶中的水喝了,還能暫時解決一下饑渴。
反反複複考慮了很久,這個人最終還是決定把水倒進抽水機裏。因為他明白,即使帶著這瓶水還是無法走出沙漠,倒不如把水倒進裏麵,說不定還能獲得新生。
令他喜悅的是,沒多久,抽水機裏流出了清冽的水來。他不但痛痛快快喝了個夠,還把瓶子重又裝滿水,然後放上那張紙條。隨後,帶足了水離開了。他順利地走出了沙漠。
在他之後,又有一個獨自到沙漠旅行的人,當迷失在這片沙漠的時候,也發現了這個小屋子,和先前那個人一樣,他也注意到了飲水機和小水壺以及小水壺上的紙條。
但是這個人的想法卻和前一個人大相徑庭,他心想:這地方連個人影都看不見,誰知道這張紙條是什麼時候貼上去的,萬一是假的,那我豈不是真的要渴死了嗎?
就這樣,這個人在考慮一番後,最終決定給自己留一條所謂的“後路”,他沒敢把水倒進抽水機做“引子”,而是帶上那一小壺水離開了。最終,他未能走出那片沙漠。
同樣是一片沙漠裏的饑渴者,同樣是麵對一壺水,兩種不同的想法造成了截然相反的結果。
誠然,我們在麵臨決策的時候,也常常產生遲疑不決的心理,但是,我們不能光想到眼前的一時之需,而應大膽地掐斷所謂的後路,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大膽地奮力一搏。
現實生活中,那些沒有膽量做出斷決後路的人,其最終雖然可以得到一些小的利益,但卻失去了得到更多收獲的可能;而那些因為有膽量去麵對生活挑戰的人,在進行一番考慮之後,總是大膽地進行抉擇。因此,生活回報給後者的,往往是一個嶄新的未來。
10年前,一位叫陳明甄的重慶女孩,由於高考失利,最終無緣“象牙塔”。她的父母覺得女兒是沒考好主要是沒發揮好,複讀一年再考肯定沒問題。但是,陳明甄沒有接受父母讓她複讀的建議,而是隻身前往福建廈門打工,不久後她在一家貿易公司做了業務員。
由於勤奮努力,又加上頭腦靈活,幾個月之後,陳明甄就取得了比大多數同事都好的業績,深得領導的器重。碰巧趕上業務部經理要借調到分公司任職,而陳明甄就順理成章的坐到了部門經理的位子上。這一幹,又是兩年過去了。通過幾年的打拚,陳明甄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中站穩了腳跟,有了一份讓別人羨慕的生活。
到了2006年初,陳明甄的一個朋友想約她一起創業,而且要回老家重慶,因為那個朋友也是重慶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陳明甄決定放棄目前看起來不錯的工作。離職時,她這樣跟老板說:“老板,您當年也走過這樣的一條路,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績。所以,現在的我,也要擁有那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打造一段屬於我的人生!”陳明甄的話感動了老板,老板欣然應允,讓她回家鄉創業。
到重慶後,陳明甄一天沒有休息就開始尋找投資項目。終於在一名貴人的扶持下,陳明甄建立了一家網絡傳媒公司。公司裏繁雜事務的忙碌並沒有讓陳明甄忘記給自己充電。她一邊經營公司,一邊在當地一所大學進修廣告學。曾經期待中的美好感覺還未出現,公司經營中的各種問題卻接踵而來。不到半年,她的網絡傳媒公司虧損嚴重,陳明甄也覺得筋疲力盡,甚至開始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打算放棄看不到光明的網絡公司。
但是,經過半個月的休息和調整,那個打不垮的陳明甄又回來了。她想:既然自己喜歡廣告這個行業,就應該不留退路地走下去!於是,她重新振作起來,先後到幾家廣告公司掛職學習。最後,陳明甄傾盡所有家資,在2010年10月,再一次創辦了一家廣告傳播有限公司。這一次,她汲取曾經的經驗,也吸收了曾經的教訓,很快經營穩步進行,她的公司逐漸在同行業中站穩了腳跟。每當開公司例會,陳明甄看著朝氣蓬勃的職員,常會感歎:“要想真正的獲得成功,你就應該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地走下去!”
我們常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像上述故事中陳明甄所采取這種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做法,正是在給自己施加壓力,逼迫自己在財富的路上奮力前行的標杆。
其實,不管是誰,也不管其有著怎樣的機遇和背景,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都離不開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地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因此,當我們在奔向目標的過程中產生惰性、害怕失敗時,不妨為自己掐斷退路,逼著自己全力以赴地尋找出路,隻有這樣,才能贏得出路,走向成功,收獲屬於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