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藏品的沾汙理論(二)(1 / 1)

沾汙作用的危害

沾汙作用對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藏品的危害,早就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沾汙被認為是造成各類藏品破壞的重要原因。它通過表麵的物理化學過程,以及微生物作用過程,導致藏品的劣變。劣變表現為色變(退色、變色、返黃)、質變、形變和斷裂。此外,還可造成粘結、磨損和視覺汙染。有關沾汙作用對藏品的危害情況,我們可從許多著作中找到非常有說服力的論述。

一、紙質藏品的沾汙危害

灰塵可能是文件遭受物理與化學破壞的原因。化學破壞的產生,則可能是因為在汙垢裏含有與文件載體的成分相互作用的酸根和金屬離子的緣故。被一層灰塵吸附的水,也會促進那些加速文件老化的化學反應。

灰塵落在文件上便會把文件弄髒。特別是像煙那樣微小的塵埃能很快的粘在文件上,使有些字跡模糊不清,紙張變成褐色。有的灰塵還帶有強烈的腐蝕性,如蘇打、水泥或其他化學工廠所產生的灰塵常帶酸性或減性,破壞文件。

聚合物表麵常常被沾汙,必須很好進行研究,否則對許多不同現象的研究,都將為表麵沾汙的假象所影響。

紙質檔案在保存和利用過程中,由於不利的環境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往往容易形成各種汙斑,如泥斑、油斑、黴斑、墨水斑、鐵鏽斑等。這些不僅影響檔案的外觀,而且影響檔案紙張,字跡的耐久性,嚴重的還會遮蓋字跡,使檔案無法利用。

有些灰塵會在空氣中吸收有害物質或有害氣體,帶有強烈的腐蝕性,這些灰塵飄落在圖書、檔案上,會強烈腐蝕圖書、檔案材料,加速圖書、檔案材料的變質。還有的灰塵含有粘性物質,落在圖書、檔案上,當環境濕度髙時,時間一長會使紙頁粘合在一起而難於揭頁,最後形成書磚和檔案磚。含有氧化劑的灰塵落在圖書、檔案上會使圖書、檔案紙張等氧化變質。含有酸性物質的灰塵落在圖書、檔案上會促使圖書、檔案紙張等水解降解。含有光敏劑的灰塵落在圖書檔案上會促使圖書、檔案紙張光氧化變質等。

汙物和汙跡能沾汙文件,使文字和圖像變模糊,甚至使其無法辨認。嵌布在紙張纖維中的顆粒狀汙物能夠引起纖維的機械性損傷,因為這些纖維在向著汙物顆粒鋒利的邊緣變曲時會被折斷。同樣嚴重的是,空氣中的固體汙物落到文件上後會在變質性化學反應中引核心作用。

從其損壞載體材料的生物途徑來看,微粒物質是水汽凝結的核心,加上微粒物質本身的吸濕性,當庫內濕度較大時,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在載體材料的表麵凝成小水滴,這些小滴是有害生物新陳代謝的必需品,而含有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微粒物質的本身又是黴菌生長繁殖較好的培養基。混雜著菌類和病原毒的微粒物質為庫內有害生物密度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帶有酸性的細小粉塵進入室內,開始侵蝕各地圖書館的古老藏書。酸會把紙張中的纖維分子一點點地腐蝕掉。

二、石質藏品的沾汙危害

大氣中煤塵等微粒含量也增大。這些酸雨和煤塵降落在石雕表麵,造成石雕岩石的腐蝕。

近年來,降塵對文物古跡的影響越來越引起文物保護專家們的關注。屈建軍、淩裕泉1992)

據研究發現:①降塵可使文物變色、褪色、酥脆。②塵埃往往是細菌、黴菌的良好載體,當空氣中降塵經常和濕氣結合在一起降落在文物上時,便形成一層難以去除的外皮覆層,很適宜於細菌、黴菌等微生物的寄生。

頻繁的大風、沙塵暴所引起的大氣降塵的增加使壁畫、塑像變色、褪色、酥堿,甚至大麵積脫落,成為莫高窟主要環境病害之一。

空氣中的灰塵粒子也會隨之粘附在表麵,不僅會使表麵變黑,其中所含酸或堿式鹽,還會增加石雕表麵風化侵蝕物。

呈微粒狀的硫酸鹽也會造成腐蝕。實驗室的試驗證明了這一點。

二氧化硫不會侵蝕光滑的大理石表麵,但在大理石表麵上存在固體或液體粒子時,大氣二氧化硫將使大理石很快破壞。其基本原因是,有些固體或液體粒子的表麵能大量吸附二氧化硫和水汽。二氧化硫和水汽以及其他大氣氧化劑在這些粒子的表麵上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液態硫酸。這種液態硫酸會很快侵蝕光滑的大理石表麵。這一過程已被許多觀測事實所證實。

對於建築物的損害,酸性粉塵的影響比酸雨強,這種觀點更有說服力。也有人認為,堆積在外壁上的酸性粉塵,以汙染大氣中的金屬為催化劑而變成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