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最後的消失

雖然知道,這一片田地不會長存,因為它的周圍有那麼多虎視眈眈的眼睛,但當這一天真的到來,心還是如是的痛了。

感恩這方陪伴我走過許多個春夏秋冬的田野。

它就在我上下班的途中。上下班走的是一條南北大路,路東是高樓,路西便是這一片田地。

田野三麵鄰著村子,高高低低的村舍紅瓦綠樹與這方田地相襯托。雖然其麵積不能稱為廣袤,但也足已讓視線開闊舒展。

每次從這裏經過,我都會心生喜悅。

清晨,柔美的陽光斜射在路邊的樹木上,田野、村莊籠著一層淡淡的霧靄,小鳥在枝頭清澈地啁啾,喜鵲在田間悠然地散步,天地間洋溢著的是一派生機與蓬勃的希望。

傍晚,夕陽隱去,紅紅的餘暉裏勾勒著稀稀疏疏,高低錯落的村舍的剪影,田野在暮色裏靜默著,誰家的白鴿,像一陣輕盈的風從天空飄飄然旋轉而過,那景象又是多麼的溫馨與祥和。

而今,這一切都將成為曆史,不能繼續在生活中演繹,隻能留存在人的記憶中。

這方美麗的沃土,已是四麵楚歌。

近幾年,高速發展的經濟,極大膨脹著人的欲望。房子,票子,車子,成了無處不談的話題,成了城市乃至鄉村喧囂著的主旋律。於是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而樓房價格也是狂飆直上。在這樣的一個大的背景之下,有多少良田變成了水泥建築,赫然矗立!

可事實上,那麼多的樓房是否已經全部利用?

我們的居民小區建成也有六七年了,可晚上亮著燈的住戶還不及一半,樓是早已售盡,許多房卻都在閑置不用。

更有甚者,大片的快速建成的樓群,建成三四年,有的樓層還隻有幾家住戶,黑夜裏,有的偌大小區,隻亮著寥寥幾盞燈,其餘皆黑乎乎一片,被當地人成為“空城”“鬼城”。

如此,

為啥還要繼續建?而另一方麵,又有許多年輕人,將父母幾代的積蓄都罄盡也隻能為一套不太寬敞的城市新房交上一個首付。

這一切憑著我這天生愚笨,當然無法解釋。我隻是可惜了那些田地,那些本該是生產糧食的田地,還可惜了那些農舍,那些有著一個小小的院落,可以四季瓜果常新,可以栽種各種各樣花花草草的農家的房舍。因為據說這塊田裏蓋起樓房就是要將周圍的民居拆遷搬過去。

曆史的車輪總是在滾滾前行,什麼力量都無法阻撓。可難道時代的進步反而是人都擠在了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擠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中,而不能容忍這樣的一片廣闊遼遠的心情存在嗎?

想想看,周圍都是桃源般平和的村舍,中間有著這麼一大片美麗的原野。春天,那平整如織錦般的小麥嫩嫩的,綠綠的;夏天,收獲了金黃的麥穗後,又播上了第二茬兒莊稼,大豆、玉米在暑氣中蒸騰,在充足的雨水中旺長;而秋天呢?那沉甸甸的豐碩的喜悅,不是每個人心中最踏實的夢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