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經濟寒冬裏,如何讓收入不受影響(1 / 1)

自2007年6月以來,“次貸危機”這四個字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在中國的各大媒體當中,繼而成了街頭巷尾討論的話題。正當人們認為這不過是於己無關的“資本主義危機”時,美國的次貸危機正悄然演變為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這場海嘯波及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衝擊強度之大,為幾十年來所罕見。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2008年11月15日召開的20國金融峰會上談及的那樣:“金融危機也給中國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

正如我們所見,這種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應對這一困難局麵,企業紛紛采取了壓縮成本、減少開支、裁撤人員的緊急措施,敷衍工作、懶散失職、毫無業績的員工被解雇,留下來的人也相應的削減了薪水,各種福利待遇普遍下降。

一係列的“減員增效”和“減薪增量”給我們員工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以往經常光顧的飯店已成了“美好的回憶”,逛商場買名牌衣服的習慣被強行打入“冷宮”,年終的旅遊計劃也被“割肉”般的取消,很多人似乎又回到了過去那種節衣縮食的時代。對他們來說,錢袋子越來越緊,“苦日子”越來越近。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是抱怨大環境的不理想,是責怪企業“沒良心”,還是譴責命運對自己的不公?

我們必須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在經濟寒冬中,我們是選擇“瑟瑟發抖,裹足不前”,還是選擇“加強運動,增強體質”,對這個問題回答的態度將直接影響我們在職場上的前程,而職場前程則關係到我們的收入。

那麼,如何讓我們的收入在目前的特殊時刻不受影響,甚至比起原先有所提高呢?這就牽扯到我們如何看待工作的本質及其工作賦予我們的意義。工作的本質簡單說來就是一句話:為自己做業績,為企業創利潤,而員工的自身價值將在業績的不斷提升中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示。從這個關係上來說,沒有業績就沒有我們員工存在的意義。那麼,業績從哪裏來的呢?

無數人的職場實踐證明,業績從最好的結果而來,從我們正確的思維定式而來,從我們實際的貢獻而來,也是從我們的激情,從我們不怕輸、隻怕不做的堅定信念而來,正是這些因素構成了我們的力量源泉。與企業共同成長,以主人翁的心態盡職盡責,為企業的發展獻出自己的一切,企業有利潤,我們的收入就有保障。

這樣的員工,不用擔心職場人生會被突然中斷,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收入會跟那些不做事、沒業績、磨洋工的平庸員工一樣低。在企業,他有自己的話語權,因為他有業績,業績決定收入,收入決定生活品質。當你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工作對你而言就不再是痛苦的負擔,而是一種美好的創造。

但是在企業當中,有很多人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他們不明白自己工作的意義,不明白自己的工資從哪裏來,不明白是什麼決定了自己的職場位置,不知道自己怎麼做才能成為業績最棒的員工,這就很自然地引申出我們不願意見到的一種情景:能力低下,業績為零,收入微薄。

人們常說:不利不為,不做不得。業績就是員工的“為”,收入就是員工的“得”,也隻有員工多為多得,企業才有好日子過。

一個優秀的員工,每天都會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我的工資在哪裏”,“公司對我的要求是什麼”,“怎樣的精神力量能促使我更好地做出成績”。他們很容易找出答案,然後朝著做一個業績最棒的員工的目標一路前行,從而充實了企業的“金庫”,也成全了自己的“腰包”。

優秀員工所找出的答案也是本書想要提供給各位讀者的旨要。本書從翔實的案例和緊貼現實的闡發著眼,以員工的業績觀及其延伸的員工素養和道德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業績和工資之間的關係,以細致、深刻地解讀業績成因及結果的敘述方式,幫助在貧困線上苦苦掙紮的員工指明一條道路,使他們找到一種方法、樹立一種信心、創造一種價值,使之成為締造卓越業績的領跑者,更成為豐厚收益的獲得者。這是本書編者最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