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心:味苦,性寒,入心經。
清心去熱,止血治遺。渴者作茶,快膈忘機。
蓮花瓣∶味苦、甘。鎮心益色,駐顏輕身。
蓮花須∶味甘、澀,性溫,無毒。入心、腎二經。忌地黃、蔥、蒜。清心而諸竅之出血可止,固腎而丹田之精氣無遺。須發變黑,顏駐情怡。溫而不熱,澀而不滯,血家瀉家,尊為上劑。
(一)清心:味苦、甘,性寒,無毒。入心、胃二經。
清心滌煩熱,止嗽化痰涎。
用卷心者尤良。
(二)怡悅心情:又名宜男草。味甘,性平,無毒。入心經。
長於利水快膈,令人歡樂忘憂。金針菜∶主用亦同。
萱,古作諼。詩雲∶焉得諼草,即此種也。諼,忘也,欲樹之以忘憂也。
萱葉∶可使人安寐,用三莖煮水飲之有效。改用金針菜葉,亦有同效,可連續用。
(二)怡悅心情:一名夜合。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脾二經。
安和五髒,歡樂忘憂。
心為君主之官,土為萬物之母,二髒調和則五髒自安,神明自暢。
蠲忿、正謂此也。
(二)怡悅心情:味微辛,性平,無毒。入心、脾二經。
榆令人愉,使之多睡。助肺健脾,消食下氣。和牛肉作羹,療虛弱婦人帶下。采子同造醬,榆葉∶嫩葉作羹或炸食,利小便能消浮腫,棗仁等分蜜為丸,治膽熱虛勞不眠。又以之煎汁,洗酒鼻有效。
榆白皮∶味甘,性平,滑利無毒。荒年代穀,暫使不饑。因餓浮腫,須雜糠。利竅滲濕,除邪和脾。滑可去著,通便甚宜。
(三)安神寧心:(見食療)(三)安神寧心:味苦、辛,性溫,無毒。入心、腎二經。畏珍珠,藜蘆。
殺附子毒,冷甘草湯浸透,去水焙幹。
定心氣,止驚益智,補腎氣,強誌益精。治皮膚中熱,令耳目聰明。療咳逆而愈傷中,培不足以除邪氣。
心主鎮定,則震撼無憂,靈機善運,故止驚益智,水腑充盈,則堅強稱職。閉蟄封藏,故強誌益精。水旺而皮熱可除,心安而耳目自利。
遠誌,水火並補,迨交坎離,而成既濟者耶?本功外治,善療癰毒,敷服皆奇,苦以泄之,辛以散之之力也。
(三)安神寧心:味酸、性平,無毒。入心、脾、肝、膽四經。惡防己。
炒熟。
酸收而心守其液,乃固表虛有汗,肝旺而血歸其經,用療徹夜無眠。
膽怯者,心主易動,驚悸盜汗之所自來也。肝虛者,血不歸經,則虛煩不眠之所自來也。
棗仁能補肝益膽,則血得其養,而諸證皆安矣。
肝膽二經有實邪熱者勿用,以其收斂故也。
(三)安神寧心:味甘辛,性平,無毒。入心、肝、腎三經。畏菊花。蒸,曬,炒。
安神定悸,壯水強陽。潤血而容顏美少,補虛而耳目聰明。
心藏神,腎藏精與誌,心腎虛,則病驚悸,入心養神,入腎定誌、悸必愈矣。悅顏聰明,皆心血與腎水互相灌溉耳。王好古謂∶“柏實能潤肝。”
柏子多油而滑,作瀉者勿服,多痰者亦忌,有油透者勿入藥。
(三)安神寧心: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肺、脾、小腸四經。
安神而邪祟不侵,清肺而小便自利,新血止而瘀血消,翳障除而光明複。
行血。丹溪曰∶“燥脾土有功,脾能運化,肺金下降。小便自通。若因血少而小便不利者,反致燥急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