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青劍過河卒,赤劍咽喉兵(1 / 2)

在李玉枕初初就任住持,昆侖山一片沉寂,天下道門被武當山、龍虎山、齊雲山和青城山四山搶盡風頭時,同時被人忘記的,還有一處仙山。

太上老君老子辭官西行,至函穀關,被關令迎於此山,其後著書五千言。

八仙鍾離祖師,曾於此山提刀誅殺身長一裏的惡龍,因功受王母兩顆仙丹,得道成仙。

八仙呂洞賓呂祖作黃粱一夢後,被鍾離祖師授以上真秘訣,於此山發願潛心修道,修成了劍祖劍仙。

王重陽在此山受呂祖點化,挖穴墓自居其中,取名“活死人墓”,潛心修道,三年後開山立派全真教。

這裏被稱為洞天之冠,被稱為天下第一福地。

對普通人來說,這裏叫終南山。

而對道門來說,這裏一般叫太乙山,或者地肺山。

清晨,登終南山上香的香客極少,一個坐於山門台階上的白衣少年顯得格外醒目。

少年眉清目秀,氣度不凡,正盤膝坐於青石台階之上。明明身穿一點泥巴沾上就分外引人注目的白衣,卻一塵不染,甚至不沾朝露。

但最奇異的,是他膝上放有兩把劍。

長的那把非常長,短的那把非常短。輕的那把非常輕,重的那把非常重。

長的輕的那柄,喚作咽喉兵,通體赤紅,刃長達四尺三,是一把不折不扣的“長劍”。長雖長,但卻輕靈之極,僅得一斤六兩,尋常人也能揮舞如風。劍刃薄如紙片但也堅硬鋒利之極,可吹毫斷發,削鐵如泥,白衣少年曾以之一劍洞穿巨岩,一劈分開瀑布。

短的重的另一把,則是反行其道的過河卒,刃長僅得二尺四,卻重足足十八斤。劍身青綠如長銅鏽,鈍刃鈍峰,以重錘擊打也不可彎其分毫。白衣少年曾以之力劈厚甲,厚甲看似安然無恙,數秒後卻寸寸盡碎。

兩把劍特點鮮明,而且大相徑庭,想必使劍法門也南轅北轍,這個僅僅十來歲的少年竟可同配雙劍,可見年紀輕輕,便已劍術修為驚人。

晨光初現,少年深吸一口氣,這一吸有如大風刮過,身上白衣獵獵作響。

他似要吸盡這座“地肺”上的靈氣。

良久之後,他又慢慢呼出一道三尺白氣。

氣機綿長,白氣如遊龍。

這時山上有一老道人拾階而下,一身酒氣,搖搖晃晃。

如果有道門中人看見,想必馬上知道這個清晨就已經醉得不成體統的老道人,鐵定是被武當山真人笑作“證得大道不登天,自稱已作酒中仙”的終南山道觀住持,全真教掌教杜青蓮。

這個讓全真掌戒律長老天天擔心會不會把祖師爺王重陽氣活過來的掌教,向來不吃五穀,隻把酒壺當飯碗,而且酒量驚人。起床後喝一斤,早課完了後早飯時喝一斤,午飯喝一斤,晚飯喝一斤,睡前喝一斤。這一天五斤,是幾十年來都雷打不動的,連武當山真人上山作客時也不曾例外。

至於其他時候,則是隨興所至,那更是常有的事。雖然次次他老人家都是有理有據,但總讓人感覺他是在找個由頭喝酒。例如看書時突然大叫“這本書寫得太好了,我得喝一點”,武當真人明明約定半個月之後才到,他就滿山喊“武當真人要來了,我好高興啊,得喝一點”,又比如實在想不出什麼由頭,隻得把賬賴到白衣少年上時會喊“徒兒又不理我啦,我好難過啊,得喝一點”之類,三天兩頭就得讓徒弟到山下村莊裏,買那村民自釀一埕埕賣的無名酒。

山下人偷偷說這白衣少年明明氣度不凡,一臉嚴肅,但是年紀輕輕就不學好,都作出家人了還如此貪杯,偷偷下山買酒,給師父知道了怕得拿戒尺追著打。

少年耳力好,但看似氣度不凡其實臉皮極薄。每次都聽得臉紅耳赤,回到觀裏一放下酒埕子,就惱羞成怒地拿著沉甸甸的過河卒追著師父滿山跑。雖然師父步履蹣跚,站都站不穩,但奇怪的是少年卻總是追不上。次次都滿身大汗卻無功而返,隻得丟下過河卒,發誓不再下山替他買酒。可惜每次都抵不過師父的熱情攻勢,一臉不滿地下山去。

杜青蓮笑嘻嘻在白衣少年身旁坐下,說道:“徒兒啊,大清早的煉啥氣啊,你要是得空趕緊幫為師去山下買幾埕酒才是正經事。”

白衣少年皺眉斜眼看了下自己師父,然後拿鼻子狠狠“哼”了一聲,便不聞不問。當真是不尊師重道到了極點。

杜青蓮苦著臉道:“咱們昨天不是說好了,為師當眾念一遍《地藏十輪咒》你就幫我跑腿嗎?這可是佛經!我堂堂一個道門掌教都這樣了,你可不能說話不算數!”

白衣少年幹脆閉起雙眼,自己昨天可是什麼都沒說,是師父自己自說自話,他可沒答應。

杜青蓮見他油鹽不進,繼續耍無賴道:“乖徒兒,是不是上次下山招惹姑娘了啊?沒錢給姑娘買禮物對不對?找為師要啊!隻要你幫為師買酒為師什麼都好說!”

白衣少年大概是被師父說得實在太煩了,瞪大了眼睛,沒好氣道:“師父!你別煩我了!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在院子樹底下偷偷埋了多少好酒嗎!你再不閉嘴,信不信我現在就去一劍劈碎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