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康永我站通俗這邊(1 / 2)

蔡康永我站通俗這邊

都市·時尚

作者:陳珂

蔡康永 台灣著名節目主持人、暢銷書作家。曾多次主持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節目有《真情指數》、《兩代電力公司》、《康熙來了》等。著有《痛快日記》、《LA流浪記》、《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藝術裏的金錢遊戲》、《蔡康永愛情短信—未知的戀人》等。

蔡康永最近看了一個昆曲表演,主演者扮相很出色,唱功也不錯,可是武術功底不太好,結果他做每一個武術動作時,都明顯比其他演員慢1、2拍,可是他越慢呢,他就越能夠把動作做準確,所以他雖然做不出一連串很火爆的武術動作,沒有那種“劈裏啪啦”的精彩,但他起碼能鎮得住場麵。

蔡康永說他自己大概像那一路的。如果做不好什麼事情,他就做慢一點,不會顯得很狼狽,就像講一件很好笑的事情,如果講的不好笑沒關係,可是你不能讓自己慌亂到講完後結果變得很尷尬,讓大家覺得冒冷汗,這就很可怕。

蔡康永不是戲劇表演者,盡管從小練習過京劇,也不單純是講笑話的,盡管他主持的節目的確很能讓你發笑,他有很多身份和頭銜,從知名主持人、暢銷書作家,到開演講會、做時尚設計、愛好藝術……,我知道這是一個無厘頭的開頭,我隻是想說,被訪者蔡康永營造了很是輕鬆的氛圍,他回答問題的語速的確不快,他沒讓自己的光芒晃著人眼,他在平平靜靜、舒緩的調調中,提供給了我們精準、易懂、豐富的內容,才華就是這個意思。

很會通俗

好吧,我還是跟您講講我與蔡康永的短暫采訪會麵吧,這樣應該更厚道一點,而非用熟練的語言去刻畫一位好像我很熟悉的人。

蔡康永坐在對麵硬硬的皮質高腳椅上,溫和的態度給我熟悉感,尤其當他說,他其實不懂世界上很多事情,我就更加放鬆了。

他說他不懂世界上很多事情,所以就會在節目裏問問題時好像不太一樣。他始終想不明白錢幣或者印鈔票這件事,他一直想不通人怎麼能夠互相約定,印“紙頭”出來就認定它是可以取代價值的麵額。他也不懂挖到一顆石頭,結果它就叫鑽石,鑽石也不會比別的石頭漂亮很多,可是鑽石就成為最貴的石頭。他的很多疑問是很根本的疑惑,不是到底要買哪隻股票,而是為什麼會有人相信股票。為什麼商場周年慶會是打折最厲害的一段時間而不是真正的周年生日慶典。為什麼貴婦們會為了擁有一個相機,去買一堆化妝品用積分去換而不是直接去買相機……

蔡康永沒有那麼強烈的使命感認為一定要通過節目提升觀眾的水準,我覺得他與嘉賓對話時,有時可能會把大家當成人類來提問,了解人類這個物種有趣的事情。他說他觀察過動物,動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那覓食吃東西繁殖後代,而人類相比於動物已經好很多了。他真的沒有那麼認同大眾對娛樂圈明星方方麵麵的嚴格要求,而認為應該更多關注在明星把戲演好,歌手把歌唱好這些事情本身上。

我覺得蔡康永的一些特別的想法,一些對人類發展特別的視角還源於他對藝術與創作的探索。聊到後來我還明白了蔡康永所說的不懂很多事情,更多的用不認同很多事情更為妥帖,但我不會誤解為他排斥商業,因為他認同人們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靠自己的能力掙到財富。屬於人類特性的還是屬於人類的動物屬性好像在蔡康永腦海裏總有一個涇渭分明的線,就像通俗的與向上有品位的關係一樣。

其實對於通俗或是向上這兩個詞的含義我倒是讓他費口舌解釋了一番。我認為他近兩年做的“CAI”品牌就是一種向上,他說那卻不是向上,我說那至少是一份事業,對於普通人來講做事業還不算向上嗎?他說他隻是要解釋裏麵不能否認有生意的成分。有生意並不一定是向上。他形容人們掙更多的錢,有時候就像小鬆鼠的小貪婪一樣,收集好多食物放那,其實可能自己吃不完。

還有一個他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他認為自己一直是站在通俗那一邊的,可是好像別人不一定這麼認為,或者有的人不一定認為自己“通俗”。他可以聽巴赫,也可以去聽五月天、蘇打綠的演唱會。我問他對通俗的理解,他回答《康熙來了》就很通俗。有時要是嘉賓講一些人生大道理,他與小S可能會表露出對此不感興趣的樣子,嘉賓沒準就轉移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