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寶女。即以十億百千貴價珠瓔。貢上大聖口宣斯言。唯然世尊。其有菩薩遵修奉順此法行者。則具佛法悉能普備。如茲受決處佛道場。降伏眾魔怨敵之仇。以不退轉印而印之。當造斯觀。時舍利弗謂寶女曰。汝豈能知諸菩薩行不退轉印所可印乎。於時寶女答舍利弗以偈頌曰。
人界及法界。審諦解平等。
了斯無二際。則不退轉印。
其過去諸佛。當來並現在。
法界皆平等。逮成不退轉。
諸所有境界。並無為之界。
寂寞轉空議。覺成不退轉。
本際無崖底。不得其邊畔。
一時等能解。覺了不退轉。
其有方俗法。如行之所趣。
智慧觀平夷。覺了不退轉。
如魔之境界。佛界則平等。
相應為一類。以是印見印。
其淫怒癡者。欲塵不可限。
覺了諸想著。達解不退轉。
生死及無為。道教則寂然。
等解於滅度。覺了不退轉。
五陰道如之。有二分別慧。
猶如幻貌像。明哲無思想。
計於四種者。猶如虛空界。
曉了無可取。真印而見印。
覺眼則為道。解空無所著。
若眼道如之。以等上平等。
諸入皆如是。道空常平均。
當作是了知。以此印見印。
眾生之所念。一心悉知之。
則無所掛礙。斯故不退轉。
一切群萌根。卑劣妙中間。
於彼度無極。逮成不退轉。
辯才無掛礙。無逝無所住。
億劫中誦說。其法不可盡。
虛空尚可盡。風可尚執持。
彼明辯才慧。則不可盡極。
總持行如斯。攬攝一切法。
名德不違心。不失於博聞。
其十方諸佛。導師所說法。
皆得於總持。慧心念不忘。
於過去千劫。所聞大聖法。
谘問真諦教。善學於總持。
斯等總持然。辯才亦如之。
智惠及諸根。逮成不退轉。
以空印諸法。無著無所拔。
以印印於空。故曰不退轉。
虛空印諸法。清淨無所有。
曉了此本際。以印不退轉。
諸因緣法無。因緣其惟行。
因緣則非真。諦相一切法。
諸法相猶幻。猶如虛空相。
以是相印之。印於不退轉。
一切眾生行。色聲之禮節。
一時普能現。覺了不退轉。
於施舍無量。功德常無盡。
供養虛空界。至誠命為一。
禁戒高無極。懷來致佛戒。
無限無有量。等遊若虛空。
一切眾生禁。學不學緣覺。
及不退轉戒。十六分無倫。
忍辱悉盡極。遵修無所生。
成就此忍辱。逮成不退轉。
精進無限量。方便不可極。
悅可群萌類。精進為大仙。
常為專誌定。無亂善謹慎。
普見一切法。無諍定三昧。
逮無礙智惠。淨除所睹處。
得佛之尊行。淨土令成就。
慧飛度無極。善學於善權。
以佛印見印。遵修於道行。
其行不可知。誌性何所療。
積行無邊際。開化於眾生。
諸聲聞緣覺。一切魔異學。
緣不能及知。大人之所行。
彼不著諸行。感動神足定。
解空無所有。皆讀逮所興。
來過而出生。示現佛形像。
坐於佛樹下。則轉於法輪。
普現諸國土。麵見十方佛。
譬若如日月。等遊於虛空。
示現取滅度。隨大信樂乘。
不違示斯印。其印不退轉。
無限如虛空。智慧普若斯。
不退轉之法。曉了道如斯。
於是寶女。說此頌已不退轉印時。三千大千世界為大震動。五千菩薩得不退轉受別之印。世尊則讚彼寶女曰。善哉善哉快說斯言。能演菩薩不退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