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智慧錦言 (4)(1 / 3)

在這世上,依鄙人之見活著極易,而在獨處中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也極易。但是一個完美的人,卻能在人群之中依然保有獨立的完美。我知道一個人,他習性簡樸,個性熱誠,他從不伸手或開口向大眾邀寵,並曾數度遭受年輕人的惡評,但是榮譽最後終於來到,與他並坐在他的座椅上,而他從來就不曾從那裏起身過。

——羅夫·華多·愛默生

一個人若完全滿意於自己所過的生活,自己所想的思想,自己所做的行為,而且他若明知自己,無論如何,仍是上帝的孩子,是命定並造出來做事的,卻不能有著做較大事情的某種大欲望,永遠在自己靈魂的門上敲著,他就要交惡運了。

——菲力普·布魯克

不滿意自己的人會成長;不確定自己正確的人,會學得許多事物。

——中國格言

頭腦用得愈多,便有愈多的頭腦可用。

——喬治·A·杜爾西

永遠保持無知的秘方非常簡單而且有效:滿足於自己的意見,並滿足於自己的知識。

——艾伯特·赫巴德

一個不去注意鄰人說什麼、做什麼或想什麼的人,該能獲得多少時間呀!

—馬可吐溫·奧列多利斯

讓我與所有存活的一切,做心靈的接觸,

並給我力量來說自己的話;

但是假如不給我那個,請予我

默默地活的力量。

——艾德文·馬爾康

為什麼我們這樣急於成功,這樣奮不顧身地行事?一個人若不能與同伴腳步一致,也許是由於他聽到不同的鼓聲。何妨就讓他隨著他所聽到的音樂前進。不論節奏如何,或多遙遠。

——亨利·大衛·梭羅

平靜屬於毀譽不動於心的人。

——陶瑪士·A·甘匹斯

構成生命的主要成分,並非事實和事件,它主要的成分是思想的風暴,它一生一世都在人的腦中吹襲。

——馬克·吐溫

“了解你自己”確是一句有力的勸誡。但是這與任何科學一樣,隻有著手去做的人才會發覺困難。我們必得先推一推門,才能知道它究竟上閂了沒有。

——米蓋·埃昆·得·蒙太納

除非一個人滿心好奇地去尋覓真理,否則,不論它如何明顯,也不能為他所見。不經過一路上的艱難險阻,難道他還能擁有完整或完全的真理嗎?

——哈羅德·R·密迪納

在自然一無擾動的平靜中,確實有一些事物可以懾服我們渺小的憂慮和懷疑:蔚藍的天空,以及頭頂彙集的星群,似乎要把一份平靜分給我們的心靈。

——約那桑·愛德華

活著並不隻是呼吸而已,是要去行動,是要運用我們的器官、感覺和能力,運用存在於我們身上的每一份感覺。活得最長久的人,不是曾數過最多歲月的人,而是曾享受過最多生活的人。這樣的人縱然一出世便死去,入土時仍活了一百歲。雖然死得年輕,卻仍有所獲。至少他到那時已經活過。

——薑·賈奎·盧梭

總是去聽,總是去想,總是去學,惟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真實;什麼也不期待,什麼也不學的人,是不值得活的。

——亞瑟·赫爾坡爵士

現在,我像任何人一樣,舉雙手反對不必要的貧窮與墮落的影響力,但是同時,我也相信,人類的經驗教導我們,假使我們不能在現況中成功,也就不能在別的狀況中成功。除非我們能像百合,純潔而堅強地挺立於四周的汙穢之上,不然,我們就可能在任何情況下,變成道德上的弱者。除非我們能對自己所在的世界有幫助,不然,即使我們身在別處,也無法幫助它。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而是我們如何思想,依循什麼理想;一言以蔽之,便是我們事實上是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有句阿拉伯格言非常正確:“就在你的世界裏,才能找到你自己。”

——海倫·凱勒

我要如此處理這個政府的事務,使我在卸下統領的權力時,就算失去了世上的每一位朋友,至少還能保有一位朋友,而那位朋友就在我心中。

——亞伯拉罕·林肯

隻要我以責任和信念為出發點來行動,我就不在意嘲諷和譏評。我以為它們對我的好處或許多於壞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