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寵辱不驚,陌上花開:喧囂時要靜得下心(3)(1 / 2)

台下觀眾的呐喊聲漸漸沉寂下去了,他們好像認定這樣的敲打是無用的,就等著來推銷大師解惑。這時,推銷大師拿出一個小錘,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認真地敲了一下,停頓片刻再敲一下,這樣持續地做。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l0分鍾,20分鍾……這樣單調的鍾聲,令人們開始騷動起來,他們希望大師說點什麼,用各種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但是推銷大師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仍然一小錘一小錘不停地敲著,

人們開始離去,最後隻有少數幾個人留了下來。後來留下的人們也喊累了,會場又安靜了。隻能聽到“鐺鐺”、“鐺鐺”的鍾聲,又20分鍾過去了,突然前排的一個人尖叫道——“球動了”!

霎時間,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個巨大的鐵球以很難察覺的幅度擺動著,而推銷大師仍在繼續敲著。終於,吊球在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在場的每一個人震撼了。

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爆發出來,推銷大師收起小錘說了一句話:“你們都想知道我成功的經驗,今天我告訴你們——在成功的道路上,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忍受寂寞,等待成功的到來,否則你就隻能麵對失敗。”

在這場別致的演講中,推銷大師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靜下心來,隔絕紛繁,承受寂寞的考驗,我們的心靈會沉靜似浩淼的水域,我們會變得更加沉穩、睿智,進而獲得人生珍貴的寧靜。

寂寞不是因為懦弱而躲藏,更不是因為害怕而放棄,而是不被喧囂俗物所汙濁的單純,更是一種不動聲色的蓄勢。正如猛獸在捕獵之前,都要靜悄悄地占據一個有利地形,然後耐心地等待最合適的時機,一蹴而就。

你看,飛舞的蝴蝶是美麗的,那種美麗是因為曾經在厚厚的繭殼中,蛹在黑暗與無助的寂寞中默默地等待的掙紮,才會為自己迎來了這份自由燦爛的美麗;鮮豔的花朵是美麗的,那是因為泥土中的種子在寂寞的時光中悄然地舒展著生命,等待著溫柔的春風與細雨,給它有了重生的希望。

翻看那些名人的成功史,我們也會發現“古來聖賢皆寂寞”。試想,如果沒有不被重用、被貶流放的寂寞,屈原能完成千古絕唱《離騷》嗎?如果沒有壯誌難酬、避世隱居的寂寞,陶淵明能創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靜謐嗎?

留一段雲淡風輕的寂寞,不被喧囂的俗物所汙濁,讓人生少些浮躁和媚俗,多些平靜和安詳,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十年麵壁”、“十年磨一劍”、“十年寒窗”最後的結果應該是“大徹大悟”、是“劍一出鞘,誰與爭鋒”、是“一舉成名天下知”。

近年來,李安在影壇可謂獲得了不俗的成就,先後獲得兩次奧斯卡獎、兩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和兩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聞名國際影壇。然而,這些耀眼奪目的光環背後,卻是一顆寂寞多年的心靈———

l984年,從美國紐約大學畢業後,李安開始了在好萊塢的漫長的奔波,卻沒能找到一份與電影有關的工作,不得不賦閑在家,靠妻子林惠嘉的微薄薪水度日。為了緩解內心的愧疚,他包攬了所有的家務,買菜、做飯、帶孩子、打掃屋子等,已過而立之年的李安第一次品嚐到寂寞的滋味。

李安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很快就意識到寂寞也是磨煉意誌的絕佳機會。這段時間,他每天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仔細研究好萊塢電影的劇本結構和製作方式,思考如何將中美文化結合到一起,這讓他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而寂寞的錘煉則讓他克服了影視界普遍存在的心浮氣躁、好高騖遠的缺陷。

六年賦閑的寂寞生活之後,李安開始正式創作劇本,他將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從而創造出了一些全新的作品,而後開始了真正執導電影的生涯,其電影作品廣受中美兩國人民的喜愛。一點也不誇張地說,李安就是一座橋梁,一座使東西方影視文化得到溝通的橋梁。

一個熱愛電影事業的電影人不能奮鬥在電影行業,卻隻能待在家裏做家務,這是一場令人痛苦的曆練,但也正是這六年寂寞“蟄伏”,使得李安才如泉湧,創作出那麼多優秀的電影,人生道路得以閃耀。

寂寞讓浮華歸於沉寂,它是一種遠離喧囂,超凡脫俗的美麗,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定力。如果你是男人,就應是一座山,一座甘於寂寞而又偉岸的山。如果你是女人,就應是一條河,一條甘於寂寞而又溫柔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