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一陣琅琅的讀書聲,回蕩在落霞嶺下一個偏僻的小山穀中。山穀中隱藏著一個隻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一小片粉牆黛瓦,掩映在蒼鬆翠篁之間,名曰周村,這琅琅的讀書聲是從村東一座小小的書院中傳出來的。
書院名為“竹林書院”,緊挨著周氏宗祠。明媚的陽光透過天井,暖暖地照進院中。堂上端坐著一位男子,四十多歲年紀,一身青布長衫,麵容清臒,目光中隱隱有精光閃動。此人名叫李雲,是本村族長周世龍的一位故交,幾天前才來到周村,恰逢在此坐堂的本村宿儒周老先生偶染風寒,正在臥床休息,他閑來無事,應周世龍之邀臨時客串幾天教書先生。
堂下坐著十幾個本村的子弟,從八九歲到十多歲不等。第一排正中,是周世龍的兒子,名叫周傑,今年十四歲,一襲白色綢布長衫,麵如冠玉,長眉細目,在這十幾個孩子中顯得卓爾不群。
李雲在堂上已經講了大半個時辰,趁這群孩子正在朗讀的功夫,起身出去方便。剛一離開,這堂下的讀書聲就有些淩亂了起來。坐在窗邊的一個十三四的精瘦孩子從座位上站起來,彎著腰走到周傑的身後,輕輕拉了拉他的袖子。
周傑回過頭,看著他,微微皺起了眉頭,沒好氣地道:“周瑞,你又來打擾我讀書?”
周瑞一臉諂笑,指了指窗外,小聲道:“傑兄,那個小喪門星又在外麵偷聽……”
周傑的兩道長眉不知不覺擰到了一起,鼻孔裏輕輕哼了一聲,站起來,跟著周瑞走到了窗前。其他孩子見了,也紛紛扔下手中的書,湊過來看熱鬧。
隻見窗外牆根下,背靠著牆站著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身上穿著一件打了補丁的粗布衣服,腳下穿著一雙舊麻鞋。
周傑正要出聲嗬斥那少年,周瑞遞過來滿滿一碟墨汁,衝著他一陣擠眉弄眼,周傑立馬會意,接過那碟墨汁,朝那少年兜頭澆去。
那少年發覺學堂內的讀書聲突然稀落下來,又聽見頭頂的窗戶裏一陣窸窸窣窣的響動,抬頭向上一看,那碟墨汁正好澆了他一頭一臉,連一雙眼睛也被迷住了。
少年驚叫一聲,緊閉雙眼,一雙髒兮兮的手在臉上亂抹,好不容易忍痛睜開雙眼,想趕緊跑到不遠處的小河裏清洗清洗,卻發現以周傑為首的十多個孩子已經把他團團圍在了牆根下,擋住了他的去路,他們見他把自己抹成了一個大花臉,都忍不住嘻嘻哈哈地嬉笑喝罵了起來。
少年本就單薄瘦弱,比周傑隻小了兩歲,卻比他矮了不止一個頭,此時滿頭滿臉的墨汁,艱難地睜著眼睛,怯生生地看著眼前的這群孩子,想衝過去又不敢,隻好拿手不停地揉著眼睛,愈發顯得可憐。
“怎麼回事?”正在這時,旁邊有人喝了一聲,走過來一人,是李雲回來了。
這群孩子一看,馬上停止嬉鬧,垂手站立。
周瑞“嘿嘿”幹笑兩聲,指著少年道:“回先生,他……他躲在窗下,偷聽先生講課。”
李雲瞅了那少年一眼,心裏已大概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不由地沉下臉,低聲喝道:“胡鬧!快放這孩子去清洗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