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別人的看法不一定是一麵澄淨的鏡子,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問心無愧。人生的束縛實在太多了,何必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人活著,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而是為自己活的。如果你每做一件事都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豈不是很沒有自我,豈不是很累。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怎麼看,而不是別人的想法,根本不必為一些小事煩心。微風吹過,煙消霧散,天地間原本是如此澄明,為何讓自己背著沉重的包袱呢?放下包袱,過濾掉煩心瑣事。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讓心靈自在飛翔,生活也就跟著輕鬆、愉悅了。
3.別被他人的看法左右
“否認過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蘇格拉底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個有價值的選擇,如果把它放在不同的時空來看,可能就會有不同的判斷。但如果當初的感覺是對的,那麼,即便後來發現自己的選擇錯了,也不要後悔,更不要為了曾經的過失而不斷地自責。
如果我們讓自己的生命,深陷在過失的泥潭裏不能自拔,那麼生命不但無法前進,反而會退步。
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一些人放棄了自己的意願,活在別人的標準裏,一如喜歡懷舊的人總活在過去的陰影裏,在別人的評價裏找尋自我存在的價值。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事。
體壇“飛人”邁克爾·約翰遜對於自己的成長經曆就有過這樣的感慨:“有夢想很重要,永遠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正如他所說,邁克爾一向不在意別人的評論。世人大概永遠不會忘記他的跑步姿勢,太特別了——挺胸、撅臀、梗著脖子。在《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出現之前,人們給他取的綽號是“鴨子”,其後,才被喚作“阿甘”。無數人對他的跑姿發難,他既不惱怒,也不改正。他說:“我的跑步姿勢和身材有關,是自然形成的。許多人都批評過這種姿勢,說技術是多麼的不合理,但我始終堅持。”
這怪異的跑步姿勢卻使邁克爾奪得了5枚奧運會金牌及9枚世界田徑錦標賽金牌。尤其具有傳奇色彩的是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國際田聯和國際奧委會破天荒地專門為他修改了田徑賽程,把400米和200米半決賽之間的休息時間從50分鍾改為4個小時。這個“善意的體諒”最終讓邁克爾在那4個小時間,一舉包攬下200米和400米兩項金牌。
2000年悉尼奧運會,邁克爾拿下400米和4×400米冠軍(最後一棒)後,宣布退役。那年他33歲,人們朝著他的背影說:“他留給我們的,是幾個屬於21世紀的紀錄。”
如今已經投身體育教育的邁克爾給孩子們的建議是:“永遠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一如當年他麵對別人向他的跑姿發難時的平靜。
讓所有人都說你好話很難也很累,隻要自己按照自己的原則,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去做事兒,那樣就會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在乎別人的看法隻能擾亂自己的分寸,從而分散了自己本該用於思考的精力,人生也就因此而迷失了方向,自然活得非常沉重。隻有我行我素,高標自立,不為別人的眼光違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才會達到快樂自在的生活狀態,如燕子一樣輕盈飛行。
4.智慧的說“不”
麵對生活的不公,要大聲地說:“不!”
壓在種子上麵的石頭說:放棄吧,手無寸鐵的小豆芽。種子說:“不!”於是它衝破了土壤,挺立在大地上,感受到了第一縷陽光的溫暖。暴風雨對海鷗說:屈服吧,你這柔弱的小家夥。海鷗說:“不!”於是它穿過暴風雨,翱翔在無垠的天空中,展現它雄姿英發的精彩。
讓誘惑在你的“不”聲中隱退,讓困難在你說“不”中崩潰,讓成功如期而至,讓美滿無處不在。所以我們要學會說“不”,用“不”裝點多彩人生,讓人們知道:拒絕也可以如此美麗。
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會遇到許多麻煩事。這時,你便要學會一個“不”字,來減少自己的麻煩。說來也怪,這一個很好發音的字,平時卻很難說出口,但你要記住,一定要強迫自己把這個字說出來,否則你麵臨的將是使自己受到嚴重的損害。
誠然,說“不”會使你失去一樣東西,但是你是否想過一樣更寶貴的東西——在生活中要學會說“不”,這是為了防止那些毒蛇來侵害我們。但是,你應明白,什麼時候說不,什麼時候不該說不。例如,父母的關愛,你不能用“不”來抵擋。社會的責任,你也不應用“不”來推卸。同時,你還應懂得,說“不”時,應有一定實力,這樣,你的話才擲地有聲,否則你的話會顯得蒼白無力,就像一片葉子對大自然說:“不,我不要離開我的母親。”所以說學會說“不”是件很難的事,你要拋棄情麵,掌握時機,還要確定是否有這個力量。無論怎樣,這一個“不”字,該出口時就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