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北伐,黃埔生終於成為了革命政府的中堅力量。當時從黃埔一期,到黃埔四期總共有兩千五百來人,全部分配到了八個軍中工作。當然接受學生力量是蔣介石嫡係中的嫡係,第一軍,其他則以第四軍為主。
黃埔的學生厲害的如同劉源已經是副軍長,手下有一個自己的師,胡宗南、蔣先雲、杜聿明他們呢也是滿編的團的團長,二期的也不錯,起碼也是個營長、連長,在有其他的則是黨代表之流了,當然四期的比較鬱悶,他們一般都是排長什麼的。
很不幸,盡管劉源很像要林彪,但是很是被拒絕了,林彪現在是一名排長。戴笠作為軍情局第一把也隨軍行動,負責向蔣介石稟報各種情報,已經成為蔣介石的常客,甚至留下吃飯都是常事。
北伐軍目前總兵力十萬人蔣介石是總司令,總參謀長長是李濟深,小諸葛白崇喜,正是登上曆史舞台,被任命為總參謀次長兼行營參謀長,軍事總顧問仍然是加侖將軍,從蘇聯趕回來的。總政治部主任是鄧演達,副主任是郭沫若(比較能睡,人家軍隊出發了,他睡過點了。)唐生智是前敵總指揮。七個軍長的名字依次是何應欽、譚延闓、朱培德、李濟深、李福林、程潛(這個在不久要火)、李宗仁、唐生智。同時為了權衡,蔣介石不得不在此很多共餐黨人為黨代表,其中有廖斌、李福清、朱克青、林伯渠等等,隻不過他麼都是副黨代表,沒有正的。
當時軍閥的力量有三支,分別是直係軍閥吳佩孚,這是個漢子,能文能武,秀才出身,山東蓬萊人,自詡戚繼光轉世,文韜武略都很不錯,一心想奪取天下,很可惜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馮玉祥給賣了。
但是牛叉人物,就是牛叉,沒花多長時間,吳佩孚再次雄起,盤踞湖北、湖南、河南、河北南部,擁兵二十萬,聲勢很大。
第二位則是馬賊出身的張作霖,張大帥,挺有骨氣的一個人,後來被日本人給搞死了。他是奉天人,可以說是三個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當時他已經占據了北京,自封為安國軍總司令,手下指揮部隊,三十五萬,而且大多是日本教官教育出來的士兵。
第三位就是從直係中獨立出來的孫傳芳孫大帥,占據富庶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五省,江湖人稱,五省聯軍總司令,蔣介石的學友,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山東曆城人,擁兵二十萬。
本來三家都有一統天下的想法,仗著自己身後帝國主義的支持,不是你想滅了我,就是我想滅了你,可惜還沒有成功。
國民黨就宣布北伐了,這隨時準備開搞的三家軍閥,在帝國主義的連線下,不得不暫時聯合起來,和國民黨pk。
當時國民黨手下有部隊十萬,而軍閥手下的部隊則有七十五萬,在兵力上占有很大優勢。
在這個時候,劉源給四川的劉湘寫了一封信,不久之後,劉湘通電全國,支持廣州革命政府,聲明將派軍隊,參戰。
在西北的馮玉祥,也發表宣言,生命參與北伐,還自認為司令。
一時間竟然有包圍三個軍閥的態勢,當然四川和馮玉祥都是不用考慮的對象,他們的力量先不說很弱,而且動機並不是很純潔,他們的想法都是強大自己。
當時參謀部通過討論,決定采取各個擊破的方法,將北伐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討伐吳佩孚為重點,第二個階段則是搞掉孫傳芳,張作霖離的最遠,是最後清理的目標。
當然國民黨製定計劃,共餐黨也沒有閑著,先前受了那麼大的委屈,但是依然堅持國共合作,想想也沒有辦法,強者和弱者合作,受氣的一定是弱者哪裏有那麼多管仲和鮑叔牙。
在國民黨忙碌的時候,共餐黨也沒有閑著,在七月十二日,共餐黨擴大執委發表了《中國共餐黨對於時局的主張》號召人民群眾聯合起來,一通消滅軍閥。
當時蔣介石中重用的左派人物有三個,嚴重、鄧演達、張治中,其中前兩個是在國民黨真的很有地位,不得不重要,而第三個真的是太有才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