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二)
就在災民最困難的時候,兩個人走到受災的百姓麵前,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很多人也許不認識劉源,但是劉湘的大名卻是沒有人不知道的,而這一夜劉源的名字,也將響徹四川。
因為兄弟二人,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對當地的百姓進行安撫,告訴他們不要著急,救援的隊伍馬上就到。當地百性,受苦受難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人顧及他們的死活。但是那個滿眼血絲的年輕人口口聲聲的告訴他們,會有救援隊伍到來的。
當然當地百姓是不會信劉源的話的,倒是劉湘的話,給了當地百姓那麼一點自信。就在夜裏,劉源手下的部隊,一支支開拔了,他們的目的地就是災難最為嚴重的攀枝花那一帶,他們這次出發沒有帶一槍一彈,帶的是馬車,鐵鏟,糧食。
而各地的藥鋪也被強行控製起來,他們的所有藥物被強行購買一空。很多準備囤積藥材的商人隻能在心裏暗罵一頓,劉湘這個大帥不是東西,也別無他法。倒是一些善良的藥店,不單單按成本價賣給這些由士兵組成的救援隊,還親自關上鋪門,自發的跟著隊伍去賑災,因為這個 時候也隻有四川人幫助四川人了。
當省政府知道劉湘劉司令的弟弟有意賑災之後,立馬給了劉源一個職務,那就是四川賑災總指揮,是名符其實的總指揮,,沒有前字,也沒有副指揮。
劉源的名字第一次席卷四川這個偏僻的地方,不少人暗自祈禱,劉大帥有這麼個好弟弟,但是更多人的認為把生命交給這個年輕人,到底靠不靠譜。
他們對劉源沒有信心,劉源也沒有多少信息,自己在四川也沒有什麼得力手下,卻要統轄四川所有的抗災力量,這不得不說對劉源的考驗。
他首先成立了抗災指揮部,各個方麵的救援力量都有參加,其中有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警察總署職員,劉湘手下的參謀長,一些有良心的小軍閥,甚至還有袍哥。
指揮部就成立在災害最嚴重的災區,在這個消息不通暢的時代,可以隨時了解災區的情況。劉源就任儀式很簡單,就是和幾個勢力的領導人聊了聊天,希望他們配合自己。
劉湘手下的參謀長、袍哥、還有軍閥還好一些,都是熱血的漢子,對於劉湘這個大帥也崇拜的要命,所以劉源說什麼,也都聽的進去。
唯獨是政府的那些所謂的官員,官僚氣息非常嚴重,他們不相信 這位大帥的弟弟,能做什麼總指揮,隻是上麵有命令,他不得不聽罷了。
既然人家不太認為劉源能成功,劉源自然也不至於用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軍隊都是一些壯漢,所以他們的任務,就是去廢墟中用鐵鏟尋找那些幸免於難的可憐,上天沒有帶走他們的生命,我們就要就他回來。
袍哥的人物則是安撫安撫當地百姓,幫百姓搭建帳篷,和劉源安排的人負責分發生活物資。這也是有原因的,劉源知道在民間袍哥的勢力明顯是高於軍隊的,而且他們比軍隊也更適合和老百姓溝通。
接著劉源又詳細的說了說賑災中該如何做的事情,比如小心餘震,如何判斷廢墟有無生命,如何安置受傷的百姓,如何分發救災物資,如何安撫驚惶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