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與將軍們初次相見(修正版)(2 / 2)

“李之龍!?”劉源聽到這個名字第一反應竟然是趕快把手抽回來,這個家夥雖然升官很快,但是貌似這家夥就是一個火藥桶,掃把星,自己清晰的記得中山艦事件就和他有關,而且國共的關係自此就不咋地了。

但是人家一副和氣的看著自己,自己也不還意思拒絕人家,所以握在一起的手,力氣握的很足,“劉源,很高興和你成為戰友。”

“哦!兄弟怎知道我能和你成為戰友。”李之龍聽到劉源的話還是有一絲得意,要知道自己雖然不是第一個答完試卷的人,但是和其他人比起來已經算是很優秀的了,而且自己怎麼也是革命多年的人了,自己要是不能進入黃埔軍校,那可真是笑話了,隻是這個劉源竟然比自己早出考場看來黃埔軍校真的是臥虎藏龍啊。

就在兩人互相打量的時候,一個中等身材,一臉精光的青年人走了出來,一如剛才的李之龍,和兩人互相認識,他叫蔣先雲,字巫山。攀談起來,就像是多年不見的好友一般。從他們說話的語氣中

聽到蔣先雲三個字的時候李之龍似乎很驚訝,接著熱情的和蔣先雲熱情的,畢竟他們都是共餐黨員,劉源感覺到他們那種同時代惺惺相惜的感覺,其實英雄永遠不會寂寞,寂寞的永遠不會是真正的英雄。李之龍和蔣先雲既然能在民國留下屬於自己的名字,那麼就一定有他們自己的光輝,自己能有幸見到他們,這是一件幸事。

而劉源自己一直孤懸海外,在民國也沒有什麼名氣,而也沒有聽說過這兩個人年輕的時候具體有什麼事跡,所以隻能默默的傾聽,希望能更加了解他們。

而蔣先雲卻是很會做人,雖然和劉源很陌生,但是作為愛國青年總能有共同語言,所以時不時的總能和劉源說上兩句,讓劉源不會感到很尷尬。

但劉源此刻卻第一次有了一種淡淡的自卑,那種重生者的自豪在自己還沒有得意之前就被打擊的煙消雲散,其實自己什麼的不是。盡管蔣先雲和李之龍盡量和自己談些什麼,但是自己還是能感覺的到客氣的成分,原來自己還什麼都不是。看來接下來的日子,自己不能在這樣低調下去了,自己要像是一顆絢麗的流行,照亮黃埔的整個夜空,讓他們看看自己才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才。

就在這時候其他人也稀稀疏疏的走了出來,而劉源也一個個認識了其中的人,這些早早出來的人中有的犧牲在了北伐的路上,但是更多的留下了他們的名字,照耀著曆史,這些人有精靈古怪陳賡,有傲氣衝天的賀仲寒,有不言不語的許向謙,有一臉正氣但很樸素的的左權,還有。。。。。。。。。。

而這些民國的將星們在互相攀談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光頭中年人正一臉熱切的看著他們,因為他們是民國的希望,也是他實現自己理想的希望,自己的未來就靠他們了。

蔣先雲:蔣先雲(1902年8月17日—1927年5月28日),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大坪塘村人,字湘耘,別名巫生,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相繼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1922年與李立三、劉少奇等領導安源工人大罷工;同年12月領導水口山礦工罷工;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政治部秘書,為“黃埔三傑”之首;1925年在周恩來領導下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同年參加兩次東征;中山艦事件後退出國民黨;北伐戰爭開始後任總司令部秘書,1927年任湖北省工人糾察總隊隊長,5月28日在河南臨潁英勇犧牲,後被追贈為中將軍銜。

李之龍:李之龍(1897年12月10日-1928年2月8日),湖北省沔陽(今湖北仙桃)人,1913年參加湖口起義,1916年入煙台海軍學校,192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925年2月第一次東征,同年10月被任命為海軍局政治部主任;1926年升任代理海軍局局長、海軍局參謀廳長兼中山艦艦長,被授以中將軍銜,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將李之龍逮捕,“無罪釋放”後被免職

光頭男:黃埔軍校校長,你知道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