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瘋子”,他是電影發燒友,有空就四處淘碟;有一個“瘋子”,他愛玩殺人遊戲,抽絲剝繭判斷真真假假;有一個“瘋子”,他愛靜靜觀察各種人,把捕捉到的每個亮點融入自己的劇本;有一個“瘋子”,他討厭重複自己,覺得這樣是荒廢生命……
陳思誠,這樣一個“瘋子”,擰巴、不羈、自我;能編、能演、能導、更能折騰,打造的作品或角色都透著他骨子裏那不安於現狀的勁兒。
他堅信,智者把握機遇,聖者創造機遇,他希望做一位聖者。
折騰是為享受不同人生
到達我們拍攝現場前,陳思誠正在參加一個活動。下午四點多,一個戴著大墨鏡的男人站在了會所門口,好奇地環視四周,“這個院落是什麼地方啊?很特別。”此情此景,讓我們想起演員張譯說的一件事。當年,還在文工團當話劇演員的張譯穿著軍裝去找導演康洪雷,看到劇組租的公寓和製片人張紀中的車時,發出了一陣陣羨慕聲。這時一輛銀灰色寶來飛速駛來,下來一位戴墨鏡的男孩兒,明晃晃的手鏈、脖鏈和腳鏈。張譯說這個人叫陳思誠,戲裏的男一號。後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張譯和他的小夥伴陳思誠都遇到了《士兵突擊》,然後在各自的人生路上撒丫子往前跑。
落坐後,陳思誠麵帶倦意,一直低頭刷著微博和微信,安靜地任由造型師擺弄著頭發。他的手機殼上印著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的海報,格外搶眼。
“哥們兒,可以給我來杯黑咖啡嗎?濃濃的!我想讓自己趕緊亢奮起來。”在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的高強度工作之後,陳思誠給自己放了一個小假。沒有人們想象得那麼高大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跟一幫朋友吃、喝、玩兒,隨心所欲,“我好久都沒有暴飲暴食了。”經曆高強度的全心投入後,現在也該有個釋放了,哪怕這種釋放讓人看起來更加精疲力竭。在電影版“北愛”創作期間,陳思誠集編劇、導演、演員於一身,每一個細節都會親力親為,甚至連電影排期都會去研究。“戲比天大,這是我全部的理想、全部的熱情,沒辦法不去認真對待。”我們問這位剛剛加入億元俱樂部的導演,對,稱呼都換了。
“陳導,下部片子拍什麼啊?還是愛情片嗎?”他搖了搖頭,“下部片,或者未來的幾部片子肯定不是愛情片!我想拍一個充斥著雄性荷爾蒙氣息的作品。”想想也是,這個體內蘊含著濃烈荷爾蒙的“雄性動物”,為了享受不同的人生,曾在影像世界中創造過多種類型的人物。他演過皇帝也演過民工,演過警察也演過犯人,演過異性戀也演過同性戀……“我是為了體驗更多的東西,享受不同的人生形態。歸根結底,我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態度決定著我的選擇。影視行業其實是一個可以圓夢的行業,這也是我覺得自己最幸運的地方,我是一個愛追逐夢想和創造夢想的人。”陳思誠心存對命運的敬畏,但又從不接受順理成章的生活模板。他創作的每個角色或每部作品都帶著自己骨子裏那點不安於現狀的勁兒,內心充斥著滿滿的表達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