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當年(2 / 2)

九音再次意識到她和逸王爺相處的日子真的還很短,而他的過去,她是從未參與到其中。

人生總會有遺憾,但她相信,他的未來,自己一定可以與他一起攜手走下去。

沽誼嬤嬤點了點頭,又道:“王爺的師父是位高僧,人稱南山居士,曾經與皇後娘娘有過數麵之緣,聽到皇後娘娘出事他便進了宮,懇求皇上讓他帶逸王爺離開,想來皇上當初也是怕有人會對逸王爺下手,所以才會答應讓他帶自己的皇兒離開。”

九音明白了,夾在這種宮廷鬥爭中,一個年幼的皇子,完全沒有半點自保的能力,他的母後倒台了,那些在他們背後害他們的人必然會想辦法斬草除根。

他若是留在皇宮裏,皇上又不能分出太多精力去守護他,更何況他的母後出了這樣的事,皇上隻怕也沒這個心思去守護,讓他的師父把他帶走是最明智的選擇。

“後來呢?”

“老奴和王爺在合原寺待了四年,在王爺六歲那年,貴妃娘娘帶著如今的瑾王爺、也是當時的七皇子到合原寺看望王爺,聽說是皇上授意的。可他們那次過來卻把背後的賊人也給引來了,在合原寺上我們遭受到了伏擊,王爺差點死在賊人的手裏,如果不是瑾王爺舍命相救,王爺或許已經不在人世了。”

想起過去,想起那一次的凶險,直到現在沽誼嬤嬤還是心有餘悸。

“那麼,瑾王爺的病是不是就是那次所受的傷而得來的?”九音問道。

沽誼嬤嬤點頭道:“是。”

九音緊了緊掌心,片刻之後才道:“後來呢?”

“合原寺已經不安全了,背後的殺手太瘋狂,根本不願意放過逸王爺,所以南山居士決定帶他離開,而老奴若是跟在他們身邊,於他們來說始終是一種負累,因而貴妃娘娘與南山居士商議,決定把老奴帶回宮,讓老奴在她的殿裏伺候著。從此老奴和王爺便又分開了數年,直到王爺十二歲回宮的時候,我們才再次見麵的。”

“王爺回宮之後是不是就一直住在貴妃娘娘那處?”

“是,瑾王爺也是從那時候起一直跟隨在王爺身邊,兩個人幾乎是形影不離,相伴著一起長大的。”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這事九音之前也聽說過,她蹙著眉心,若有所思:“那……居士呢?”

“從此之後沒有人再見過居士,而王爺回來之後雖然人還未長大,武功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哪怕也曾數次遇到過伏擊,還是險險躲過了。”

九音還是覺得有點奇怪,一個在宮裏生活的孩子如何能遇到殺手的伏擊?哪怕殺手再猖狂也不可能潛入宮中去害他。

看出她的疑問,沽誼嬤嬤道:“王爺的成長曆程比姑娘想象的要艱難太多,雖然那會王爺才十二歲,可是,他並沒有一直在宮中呆著,而是時不時出宮去做自己的事情。”

想著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為自己將來忙碌奔波,九音心裏萬分苦澀,對風辰夜的憐惜更深,對他守護的心也更強烈了。

他從來沒有在自己麵前說起他的過去,雖然她很清楚他的過去絕對活得不輕鬆,可卻沒想到會活得這麼累。

“後來王爺在皇城裏漸漸發展起自己的人脈,十六歲那年第一次隨軍出征便立了戰功,之後也漸漸取得了皇上對他的寵幸和憐憫,老奴猜想皇上對當年的事或多或少也有著一點虧欠,所以對王爺越來越重用,也越來越慣著。”

所以皇城才有這麼一段傳說,傳說逸王爺是一個狂傲邪魅的人,就連皇上對他也要忌憚數分?

九音終於知道這段佳話是如何得來的了。

“之後沒有人再找過你麻煩了嗎?”她又問道,並從椅子上站起,拉著沽誼嬤嬤的手,把她拉回到椅子上坐下。

沽誼嬤嬤淡言道:“老奴一直跟隨在貴妃娘娘身邊,直到逸王爺成年離開皇宮之後才搬來逸王府,或許是因為老奴能說的都已經對所有人說得清清楚楚,那些人覺得老奴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威脅,所以才會這麼多年不再對老奴有半點為難。”

九音沉默著,沉默了片刻之後才道:“我明白了,我很快就要離開皇城,去一趟貢月,王府裏的事還要有勞你和呼延總管多多擔待。”

“姑娘這話說得太客氣了,伺候姑娘和老爺是老奴該做的事。”沽誼嬤嬤如今對著她是完完全全的誠惶誠恐,不敢有半點大意。

九音擺了擺手,不想與她說太多客套話,她笑道:“有件事還真的要麻煩你和呼延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