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坐禪(1 / 3)

天色漸晚,前來添香拜佛的香客紛紛下山而去,熱鬧了一天的寺院漸漸安靜下來,藥石時間到了。

佛家講究過午不食,之所以在晚上吃飯並把這稱為“藥石”,是因為如果晚上不吃飯,長久下去身體會支持不住每天所需的營養與能量,從而影響健康。僧人們吃晚飯,不是為了貪圖美味,而是為了治療“饑餓”這種疾病。

齋房內僧人眾多,不過卻顯得安靜有序,沒有一點平常人家晚飯時人聲嘈雜的樣子。齊林扶住齋房大門,踮著腳站在門檻上,伸著頭探著身子四處瞅著。突然他眼色一亮,正準備揮揮手臂衝房間內喊一嗓子,可是少了隻手扶著大門把握平衡差點從門檻上滑下去。這動靜被臨近的幾位僧人注意到,不禁微微一笑,有位師兄還笑著向齊林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示意寺院中不要太過吵鬧。

齊林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縮著腦袋快步走到一張桌子前,對正在就餐的一個僧人行了個禮:“行度師兄!”正是白天在山門前迎客的行度。

“是你呀。”行度招呼齊林去領份飯食,然後向一邊挪了挪身子,示意齊林跟他坐在一起。

“師兄,下午那會德善師父隻是粗略說了下佛門戒律,又帶我轉了一圈寺院。我還有許多不知道的地方,師兄一會可不可以對我詳細說一下?比如寺中每日都要做些什麼?”齊林滿臉求知欲,眼睛睜得大大的。

“本寺每天上午早課、習武,下午跟隨講經師父修禪,晚間要去禪堂打坐靜慮。你剛進寺,需要修禪三月才可學習寺內武功,吃完飯後跟我去僧舍吧,我先教你打坐。”

齊林聽了很是高興,正想跟行度繼續說些什麼,可是環顧四周,齋房就餐的師兄們都很安靜,很少有人在此時交談,於是隻好把一肚子問題暫時埋在肚子裏,想著待會再請行度師兄解答。

佛門之地禁口舌之欲,飲食自然非常清淡。再加上晚飯名為“藥石”,所以此時的齊林麵前也就是一碟小菜、一碗清湯而已。不過齊林全然不在意,家中本來就比較貧困,平日裏吃的也不外乎這些,偶爾有些好吃的也都讓給弟弟妹妹了。如今入寺,寺中的飯菜反而比家中做的精致,更重要的是,分量很足,可以吃飽。

飯後,僧舍內,行度正向齊林講解著坐禪的方法。

“坐禪的環境很重要,室內不可隨意發出聲響。當然心靜更是重要,心亂如麻是不適合坐禪的,如果強行打坐,反而容易滋生心魔。”

行度關上房門,打開窗戶,示意齊林先端坐在床上,閉上眼睛反複深呼吸,等到齊林呼吸均衡平緩,麵色非常放鬆之後才一步步講解起坐禪的姿勢來。

“右腳置於左膝,左腳安於右膝……”

“先以左腳底抵住右大腿,後以右腳押左大腿,令兩個腳掌仰麵朝上,雙手放在膝蓋上手心朝上,這叫做吉祥坐;兩腿反之,則叫降魔坐……這樣的雙盤姿勢也叫全跏跌坐,本不是初入佛門者的坐禪姿勢,但你年紀還小,筋骨比起成年人來說要柔韌得多,所以直接嚐試雙盤坐姿應該不算是特別困難的事。”

“手臂放鬆,肩稍下垂,雙臂離身體兩寸,而不是緊貼身體,這樣可以使空氣流通,以使不落入睡意,不使臂與身體互相擠壓……”

“背挺直,但不可緊繃;稍放鬆,但不可弓著……”

“眼睛微閉,不可全開,不可全閉,使少量的光線進入,眼瞼不下垂,意識中看向丹田方向或兩眉之間。依自身實踐感覺,清淨圓融、輕鬆放鬆即好……”

“顎要保持鬆弛,不要咬緊上下排牙,要留有微隙,雙唇輕貼,以能自由出入氣息為宜。舌輕頂上顎,接通氣脈……”

“頭微微向前,不可下垂,不可高昂……”

單單一個坐禪的姿勢就有這麼多講究,要是放在齊林上山前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身體姿勢盤好後還要做息相呼吸。何為息相,出入無聲,不結滯,不粗浮,出入綿綿,若存若亡,此為息相。以此呼吸方法,達到形神安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