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車易拍和它身處的二手車生態圈(1)(1 / 1)

當下,中國二手車行業還處在由“碎片化”、“低效率”到“集合化”、“高效率”的過程之中,但真正的強者已依稀可見。

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中,大概唯有“二手車”領域,是一個尚且完全屬於中國人“領地”的細分市場。

無論是B2C模式的二手車經銷商美國Car-Max,還是B2B模式的二手車交易平台美國美翰,都因各種“水土不服”铩羽而歸。

自此之後,鮮有來者。即使是美國最大的新車及二手車內容提供商Kelley Blue Book(KBB),試圖於2013年年底試水中國市場時,也更為謹慎地選擇了合資的方式,且半年以來並無較大動作。

在這個外人看不懂的市場,更懂本地思維的中國玩家卻蜂擁而至。

目前,二手車產業的各個鏈條上活躍著數以萬計的勞動者及不同體量級的公司——小如“黃牛”,大如經銷商集團的二手車業務板塊、廠家的二手車置換業務,再到諸如車易拍這樣的大型二手車交易平台,以及車王認證二手車超市、大搜車、百優卡、車立方等二手車經紀商與經銷商,亦包含諸如博車網這樣的專門銷售事故車殘值的企業。

它們借鑒了外國成熟二手車市場中的商業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它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中國本土化的改良。這些企業最了解中國消費習慣迥異的各個市場,且比任何外來資本都更了解這片熱土所蘊含的商機。它們活躍在這個生態圈,各司其職又協調發展,共同促進了中國二手車產業的整體前行。

中國二手車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

雖然相較於歐美成熟汽車市場1:3甚至1:4的新車與二手車交易比,今天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卻僅占新車交易量的三分之一,但好消息是,自2007年以來,中國二手車市場幾乎一直以超越新車市場增速的步伐走高。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中國重點的500家二手車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9年,二手車交易量由25.17萬輛上升至333.86萬輛,增長了12倍;2011年,限購措施到來,但在同年,二手車交易卻大幅攀升——累計交易量達433萬輛,同比增長12.47%。2013年,500家重點市場的交易量則首次突破500萬輛,達到520.33萬輛,同比增長8.6%——2014年6月,2013年全國記錄在冊的大約1100家二手車交易市場的交易量則突破了800萬輛,與新車交易量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他預測,到2020年,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將突破2000萬輛。

毋庸諱言,當下,中國二手車行業還處在由弱到強、由“碎片化”、“低效率”到“集合化”、“高效率”的過程之中,而在此之中,二手車行業的整體發展也顯現出兩大極為明顯的特征。

第一,資本爭奪。

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也是行業內優勝劣汰的過程。每個鏈條上都有商機,也都有殘酷的鬥爭。

適者生存,不僅在生物界,也在生意場。

生物界中跑得快的可以躲避獵食者的侵襲,而在生意場,獲得更多資本、擴張更為迅速的公司,才能讓後來者難以逾越。而早已嗅到了商機的PE們,也樂於在二手車行業“揮金如土”。

2013年開始,巨額資金湧入這個行業。二手車市場多家企業相繼獲得來自晨興創投、紅杉資本、君聯資本等多家P E公司數以億計的“彈藥補給”。

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的二手車平台車易拍,頗獲資本市場的青睞。其在2014年情人節當天完成了C輪融資,共獲得紅杉資本領投,晨興創投、經緯中國、中信資本等跟投的5000萬美元投資。

算上A輪與B輪融資,車易拍累計融資額達到7500萬美元。

其競爭對手優信拍則在2013年4月,完成了3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DCM、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等。

而2013年至今,有機會成為二手車行業領頭羊的經紀商們紛紛攻城伐寨,“占領”了大量的資金。

比如,在呱呱落地時就戴著“前國美董事局主席陳曉第一筆投資”光環的“車王”,在2013年年底完成了一筆並未對外界透露具體金額的融資。

再比如,曾經“狠砸”數千萬元在北京地鐵大做廣告的“大搜車”,在2013年5月,獲得了A輪百萬美元的融資;而僅在A輪過後的4個月,大搜車又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千萬美元級的B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