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英又道:“在濟國,深受大寧諸般禮製熏陶,成茶禮‘中正’之神。茶人不論為茶還是做事,皆應有自知之明,應量力而行。凡事不可過度,不可過於偏激。遇事都以‘平常心’相待,勿要虛榮,而是表裏如一。如此方可和樂處世。”
“不想大寧茶法,在濟國落地生根,成這般搖曳多姿。”高百青讚道,“這尋常茶禮已然深厚至此,那五行茶禮又是如何光景?”
卜英微微一笑,道:“五行茶禮為濟國最為尊貴的茶禮。還請諸位移步殿外。宮人已然備好茶禮用具。”眾人聞言,一同步至殿外。
九天殿前,潔白帳篷明亮如同山巔一抹落雪,並挑八隻繪有鮮豔花卉的屏風,正中張掛大寧文字書寫的“茶聖炎帝神農氏神位”的綢緞。神位下的長桌上,雪色綾羅鋪展,放有三隻小圓台。中間小圓台上,一隻青瓷茶碗靜靜佇立。
“這五行茶禮,是為祭祀‘茶聖’炎帝神農氏,亦為此禮精髓之處。五行之意,有十二說法。五方,即東西南北中。五季,除卻春夏秋冬,還有換季。五行,自是金木水火土。五色,是黃、青、赤、黑、白。五髒,當是脾、肝、心、肺、腎。五味,為甘、酸、苦、辛、鹹。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五旗,是太極、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五行茶禮,為獻茶、進茶、飲茶、品茶、飲福。五行茶,即黃色井戶、青色青磁、赤色鐵砂、白色粉青、黑色天目。五之器,是灰、大灰、真火、風爐、真水。而五色茶,則是黃茶、綠茶、紅茶、白茶、青茶。”卜英說完,就讓位給卜先。
卜先為主祭人,恭敬朗誦題為“天、地、人、和”合一的茶禮詩。身著灰、黃、黑、白短裝,分別舉著紅、藍、白、黃,並持繪有圖案旗幟的四名旗官進場,站立於場內四角。隨後依次是二名身著藍、紫兩色宮廷服飾的執事人、高舉著聖火的兩男子、兩手持寶劍的武士入場。
執事人入場互相致禮後分立兩旁,武士入場舞劍。隨後,兩年歲稍長女子持紅、藍兩色蠟燭進場獻燭,兩女子獻香,兩梳長辮、著淡黃上裝和紅色長裙的少女手捧著青瓷花瓶進場,另有兩獻花女則將兩大把豔麗的鮮花插入青花瓷瓶。
此時,“五行茶禮行者”的十位女子才進來,皆身著純白短上衣,穿紅、黃、藍、白、黑各色長裙,長發盤起成各色發髻,分坐兩邊。女子用置於茶盤中的茶壺、茶盅、茶碗等茶具沏茶,後分兩行站立,分別手捧青、赤、白、黑、黃各色的茶碗向炎帝神農氏神位獻茶。
同時,五行獻禮祭壇的祭主,身著華貴套裝的卜英宣讀祭文。祭奠神位畢,即由十名五行茶禮行者向來者進茶獻食。待祭主高聲道“濟國五行茶禮畢”時,四方旗官退出,茶祭才結束。
眾人交口稱讚,皆是意猶未盡。高百青道:“我曾聽煙茗姑娘說,這茶葉,便是炎帝神農氏初嚐,可解一日所遇七十二毒。想來大寧鮮有人知這段掌故,可是濟國卻以茶禮祭祀,其間得失,已然辨不得。”
“濟國雖言無意比試,但此茶禮莊重隆盛,遠勝葉茶之法,已然不獨為茶事。卜大人雖說不過一展茶禮,卻是驚世駭俗,謙虛過甚。”龍座之上的寧帝麵色晦暗不明道。
卜先惶恐道:“聖上,濟國來朝,自是如常朝貢。恰逢茶之比試,便思及且作應和,不想卻是喧賓奪主。”
“卜大人也不必過於緊張,”寧帝擺手道,“盛世才品茶,今日相與鬥茶,本是和樂。卜大人過謙便是違了濟國茶禮之真諦。”卜先聞言忙點頭退下。
安國使臣慕然上前一步,道:“聖上,濟國茶禮驚豔如飛鴻,成鬥茶小序。安國之人自認為茶神子孫,每年采茶季皆有鬥茶,其中尤以手製毛茶的茶王之爭最為出名也最見功力。不知大寧將遣何人對陣我安國茶王龍青。”
龍青走出行禮,並非高大但是不乏強壯。大寧君臣見狀,目光不禁投降纖弱的曲煙茗。
“父皇,柔薇姑娘隨煙茗姑娘學茶已久,不如今日且試手藝罷。”明景軒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