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大結局(2 / 3)

德國科研機構同樣不靠譜,竟然也得出與曰本人同樣的結論:美國至少還有一百枚核炸彈,德國無法抵擋。

希特勒派出高級代表向英美和談,未獲允許,8月30日,窮途末路的希特勒自殺身亡,9月2日,德國臨時政府向英美投降。東線德軍恪守元首遺訓,拚命阻擋蘇軍進入德國境內,德波邊境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防禦戰,二百餘萬德軍投入防禦,阻擋蘇軍達一月之久,至十月中旬,蘇軍才完成突破德軍防禦進占東部德國的協議,而此時盟軍已飛快接收了原德軍駐守的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南斯拉夫在鐵托領導下獨自趕走了德軍,美軍未強行進駐。

遠東方麵蘇軍迅速收複薩哈林島並隨後攻擊朝XIAN北部,同時進占千島群島、曰本北方四島和北海道。此地域在德黑蘭協議中,美軍未作幹涉。

曰本天荒宣布投降的日子,馬遷安正指揮4、5、6縱(抗聯擴編為六個縱隊加一個炮縱,原路軍稱呼取消)戰鬥在佳木斯前線,聽聞廣播,立即派人進入佳木斯向日軍指揮官第1方麵軍參謀長寺垣忠雄中將接洽受降事宜,未料寺垣叫囂隻向美蔣軍投降,不向抗聯投降,並殺害抗聯代表,將代表頭顱交給隨行人員帶回。此事將馬遷安氣的七竅生煙,暴跳如雷。

同樣暴跳如雷的五縱副司令員李鳳山立即拉出戰鬥中被俘的日軍數十人,在陣地前當著日軍守軍的麵,全部砍頭,馬遷安未作阻止。

日軍困獸猶鬥,在馬遷安眼中看來隻不過是最後的垂死掙紮,他沒有時間耗在這個邊境小城上,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按照與馬占山達成的協議,盡快占領哈爾濱,控製三江平原。第二日,除留6縱兩個師監視佳木斯之敵外,大軍沿哈佳鐵路迅速南進,鐵路上,公路上,一望無盡的行軍隊列,車轔轔、馬蕭蕭,征塵滾滾,肅殺一片,抗聯第一次向日軍展示了強大的實力,所過之處,小股日軍望風而逃,偽滿軍政人員紛紛“反正”,抗聯不斷派出幹部接收新的地盤。

三日後,四縱前鋒抵達哈爾濱,日軍出城迎戰,在抗聯鋪天蓋地的炮火中死傷狼藉,被迫放棄哈爾濱向長春逃竄。

隨著曰本投降的消息越傳越廣,日軍的抵抗意誌不斷下降,抗聯遭遇抵抗力度漸弱,至8月底,已完全控製哈爾濱、牡丹江、延吉、吉林等重要城市,俘虜日軍士兵及偽政府軍政人員20餘萬,俘曰本普通移民50餘萬。8月30日,佳木斯日軍守軍殺死寺垣中將,3萬守軍投降。

到抗戰末期,經過日軍多年的苦心經營,東北工業生產總量已經超出日本本土,東北真正成了日本侵略全中國和東南亞的基地。日本投降後,其在東北的工業,自然成為同盟國注意的目標。

鑒於蘇軍攻取朝鮮北部後,不為防禦目的而在中朝邊境集結2個集團軍的動向,老蔣飛快的發表了聲明。

9月1日,重慶政府向世界宣告,“關於東北原有各種工業及其機器,皆應歸我國所有,以為倭寇對我償還戰債之一部分。凡屬日本及日本國民在華領土內所有全部產業權、契據、利息以及各類財產,包括房屋、發電廠、各種工廠、船隻、船塢、造船廠、機器、礦業、有線及無線電設備材料、鐵路、車輛、修理廠等等應認為已讓予中國。占領軍及負責維護秩序的降軍應采取一切必要及緊急辦法,防止頑固死硬分子從事摧毀、破壞、隱藏、移動及轉讓等行為;關於分配日本國內各種資產,中國應享受優良百分法,及交貨優先權,以抵償中國國家及人民所受之長期犧牲與損失。任何窺伺東北日產的企圖,都將遭到中國民眾的反對。”

九月初,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中蘇共管外蒙五十年。蘇方聲明支持老蔣政權,不幹涉中國內政。

紛亂的東北,紛亂的軍隊。國共各路人馬爭先恐後進入東北,已先期占領沈陽、長春和大連的馬占山軍按兵不動,冷眼注視著老蔣接收大員蜂擁湧進東北,馬占山不發一言,同時他也未對晉察冀與山東八路進入遼寧吉林某些小城市做出驅趕動作。

在中國其餘地方,國共雙方頻有摩擦,在羅斯福調停下,國共雙方於十月份進行和談並簽署《雙十協定》,但雙方關鍵問題未達成一致,美國調停無效撤出雙方糾紛,46年2月,內戰爆發。

雙十協定簽署期間,陳嘉申飛抵重慶,拜訪了毛ZD,雙方相談甚歡,但未發表任何相關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