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既沒有消滅庫爾斯克蘇軍突出部,蘇軍也沒能突破素有“東方堡壘”之稱的斯摩棱斯克防線,在這兩場戰役中,由於斯摩棱斯克德軍的頑強抵抗,抗住了蘇軍的進攻,德國方麵也就沒有從庫爾斯克方向抽調援軍支援斯摩棱斯克,在庫爾斯克德軍轉入防禦後,仍有大量兵力可用,不至於部隊數量過少而陷入危機狀態。
戰線漸漸企穩,軸心**隊重新拾回了在斯大林格勒與庫班兩次撤退而失掉的信心。
這種狀態,對軸心國方麵來說是一個好狀態,他們可以利用戰線穩定之機全力動員歐洲占領區的人力物力,積蓄力量。對蘇聯方麵來說卻像當頭一棒,僵持的戰線每天都要吞噬蘇聯原本就剩下不多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蘇聯方麵竭力動員人力後,也隻不過隻有六百萬軍隊,而他們現在麵臨蘇聯國土上的五百多萬軸心**隊,雙方人力物力相差不大,將來的戰鬥可以預期是異常艱苦的。此時他們最希望同盟國的援軍登陸西歐,也希望太平洋戰線的中美兩軍盡快擊垮日軍,從而解放出人力物力資源來支援東方戰線。
中國戰場上的每一次失敗或者勝利,都牽扯著史大嶺的心髒。這一次,抗聯與馬占山軍組成的聯軍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史大嶺知道的一清二楚,每隔兩天他都會收到聯軍中的蘇聯聯絡員發回的電報,聯軍打到哪裏,打成什麼狀態,他心中有數。
滿洲裏與海拉爾都打成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狀態,中國人打的有聲有色,麵對日軍中最精銳的關東軍毫無懼色,死打硬拚,贏得了史大嶺的讚歎,他頭一次改變了對中國人的看法。
某天,當史大嶺看完最新一份簡報後,終於發出感慨。
“中國人並不缺乏勇氣和智慧,他們的士兵與我們一樣勇敢,一樣堅強,他們缺乏的隻是工業力量對他們的支持,如果他們有幸獲得這種支持,以其擁有的巨大人力資源,他們將戰勝曰本人,甚至不需要美國人登陸。”
史大嶺的案頭上還擺放著一份通過延安駐莫斯科代表團轉來的“請求”,請求史大嶺放開對廢舊坦克裝甲車的“嚴密控製”,將回收的坦克撥出一部分送給抗聯,不要全部回爐。
現在的蘇聯軍工廠已經很少生產坦克了,這種東西在蘇德戰場上的用處越來越小,維修部隊也懶的修理原先戰損扔棄在戰場上的“廢舊家夥”,隻準備將它們拖回煉鋼廠回爐重造另外的實用武器。
張蘭生的維修團隊收集了數百輛損毀的坦克,因張蘭生原先與蘇聯人達成的協議因為情況變化,而不再有效,蘇聯人不需要張蘭生修複的坦克了,也不準備提供約定的報酬,而準備將它們全部拉走回爐,張蘭生情急之下上報延安,這才有這個延安發來的“請求”。
史大嶺掂起這份報告,爽快的批下了“同意”的字樣。中國人麵對的曰本人還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手段,中國人需要這些東西,順水人情,讓中國人拿這些“廢鋼鐵”狠狠敲打曰本人吧。
如果您覺得《鐵血驃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