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聯!我絕不會讓你成為讓人唏噓,讓人感懷不已的軍隊,我要讓你成為一支虎狼之師,成為戰勝敵軍的一支決定性的力量,我要讓後人為你們驕傲,為你們自豪。
我發誓!我會用我所有的熱血和智慧來強大你,是的!我發誓!
兵!兵!兵!我要兵!現在的後備兵源隻有剛剛送走的虛弱的勞工,還有原興安東省跟隨抗聯轉移的數萬男女老少,能成為兵源的青壯年男子隻有一萬多人,兩下相加也隻不過兩萬多人,這些人還不可能馬上成為精銳士兵,總要將養身體進行正規化訓練之後才行,最快也要數月之後才能慢慢補充進來,遠水解不了近渴,人數也少了點,離馬遷安的想象還差很遠。
夜深了,馬遷安還在思索。信步走到走到一處宿營地,見兩個值夜看守火堆的戰士正頭對頭聊著家常,一陣陣低語傳入馬遷安的耳中。
“俺看到俺老鄉嘞,瘦的不成樣子,我給了他兩個饃饃,唉!能走到老毛子那就好了,就怕路上倒了。”
“你還行呢還能看見活的老鄉,俺村裏的那些,半年前就差不多死絕了,俺要不是抗聯救了俺,現在也完了。”
是河南話,抗聯部隊裏有大量的河南勞工出身的戰士,聽兩人的話語,這倆被解救的時間較早,已成為抗聯戰士。
河南?馬遷安不由得身體一顫,兩個詞彙迅速跳入了腦海中:水旱黃湯、三百萬。
隨著詞彙的跳入,馬遷安眼前浮現出一幅慘景。
在災害與橫征暴斂雙從擠壓下,河南大地上出現了赤地千裏餓殍遍野的情景,無數河南人攜帶著可憐的家當,踏上了西去求生之路,隴海路上沿著鐵路線,盡是由災民組成的,單一的、一家一戶所組成的成群結隊一眼望不到頭的行列,災民的隊伍在寒冷的氣候中行走。不論到哪裏,隻要他們由於饑寒或筋疲力盡而倒下,他們就再也起不來了。獨輪車裝著他們的全部家當,當爹的推著,當娘的拉著,孩子們跟著。纏足的老年婦女蹣跚而行。在路軌兩旁艱難行走在行列中,沒有人停頓下來。如果有孩子伏在他的父親或母親的屍體上痛哭,他們會不聲不響地從他身旁走過。沒有人敢收留這啼哭的孩子。
逃荒者所帶的不多的糧食很快就會被吃光。接著就吃樹皮、雜草和幹柴,許多人在用刀子、鐮刀和菜刀剝樹皮。賣兒賣女、易子而食,死亡隨處可見,人們早已漠然。
沒有人管他們,沒有任何一級政府賑災,沒有一粒糧食發到災民手中。隻有吃飽了屍體的野狗,睜著猩紅的眼睛望著下一頓美餐。
死了三百萬!
隻有一個辦法可以稍稍阻止他們的悲慘遭遇。馬遷安想道,抗聯缺人,災民卻由於饑餓而失去生命。
招兵,上隴海路去招,這無疑是兩全其美的事,辦妥了,不僅抗聯解決了兵源問題,河南災民也可以少死不少人。
可是糧食、通道、理由、史大嶺、史迪威、馬占山、延安中央,這些條件如何才能結合起來呢?
有利的條件很多,不利的條件也有,馬遷安整整盤算了一整夜。
很快,楊靖宇收到了馬遷安發來的絕密電報。
“書記同誌,對我們目前麵臨的情況,我有幾點想法和建議……”
如果您覺得《鐵血驃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