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艱難任務(2 / 2)

隻需能夠源源不斷的供給抗聯,日軍就不得不收攏起別的心思特地剿滅抗聯。

這是史大嶺打的如意算盤。現在抗聯主力遠離邊境線,對抗聯的補給問題不小,自從關東軍發覺蘇境內飛過來的飛機對抗聯進行補給後,關東軍就立刻加強了邊境線上的戰機巡查密度,讓空中補給變得極為困難。

最好的辦法就是抗聯主力移師邊境線,以方便取得大量補給。將他們武裝成一支打不爛的鋼鐵屏障。就在此時美國人也來雪中送炭,答應能夠分擔一部分對抗聯的補給,讓史大嶺喜出望外,當機立斷就答應了羅斯福的提議,允許美軍進入外蒙,並允許美國人使用海參崴港口與鐵路,參與對抗聯與外蒙美軍的補給。

經過幾輪磋商,雙方代表伊萬諾夫與楊靖宇達成了移師協議。

馬遷安能夠理解戰略的轉變,他也知道打通中蘇邊境線後抗聯所獲得的好處,最最少不至於缺乏糧食彈藥而導致全軍潰散了,如果遭受日軍重兵連續攻擊,他們也可成建製退入蘇境得到休整。

馬遷安高興的是史大嶺終究不再小心翼翼,不再擔心激怒曰本人而答應開放邊境線了。

他和周欲成不擔心興安北省邊境線上的那個邊境守備聯隊,如果二、四路軍聯手猛攻日軍邊境守備聯隊,曰本人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

應該馬上通知馬占山做好向北開拔的準備,抗聯主力一旦離開這塊地域,馬占山一定吃不消,關鍵時辰需要抱團取暖。

馬遷安與周欲成擔心的是能否順利完成總部交辦的第二項任務。從電文中獲悉小興安嶺中的抗聯也打的非常艱苦,他們已經無力保護連續從鬼子手中解救出來的那些勞工了。

從四月份起二十萬勞工就在鬼子的槍口下拚命修路,惡劣的環境、殘酷的**使勞工大量死亡,道路修了大半的時候,野副昌德忽然發覺自己手中的勞工已經所剩無幾,十幾萬人埋骨荒山。

在與鬼子不斷的戰鬥中,小興安嶺抗聯解救了不下五萬的勞工,除先期被解救的勞工加入了抗聯隊伍外,後期解救的這些勞工骨瘦如柴,嚴峻的營養不良與各種疾病纏身,抗聯雖拚命挽救他們的生命,直到藥品與食品所剩無幾,勞工死亡率依舊居高不下。

鬼子重兵圍剿的情況下,這些勞工不僅不能成為戰士,反倒成了一、三路軍的拖累,基於這種情況,楊靖宇決定趁蘇聯人開放邊境的機會送他們過境調養,留在小興安嶺就是死路一條。選擇的路線就是日軍守備薄弱的興安北省,這條路線較長,需要部隊護送。

馬遷安的部隊被責成護送這支勞工隊伍的後半段行程。

他們必須不斷擊退圍繞在勞工隊伍周邊的日軍,保護道路通暢。護送的勞工多達兩萬人,要讓這些人安全的走到蘇聯境內,這是一場異常艱難的任務。

~

如果您覺得《鐵血驃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