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處理移民(5)(3 / 3)

“法官閣下”,三好木信轉向看起來稍顯稚嫩的路忠誠,“我們中日兩國同文同種,宛如兄弟之國,關係就像貴國春秋時代的梁國和楚國之間,我這裏有一個典故叫做梁楚之歡,不知法官閣下聽說否?”

這老頭真是胡攪蠻纏冥頑不靈,馬遷安手指微微顫動了一下。

路忠誠沒有聽過這個故事,側轉臉看向馬遷安征求意見。

馬遷安知道這個典故,稍微一想也明白三好木信為什麼在此時提出這個典故,老頭的中國古文化修養不低啊!連這個也知道。

梁楚之歡講的是春秋時代,梁國與楚國的士兵在邊境線兩邊種瓜,梁國士兵勤快種的好,楚國士兵懶惰種的差,楚國士兵出於嫉恨偷偷越境去翻梁國的瓜秧,拔苗助長,所以很多瓜秧枯死。後這件事被發覺,梁國士兵氣不過也想照此辦理,去楚國那邊“拔苗助長”,當地姓宋的縣令不同意,說:唉!這怎麼行呢?結下了仇怨,是惹禍的根苗呀。人家使壞你也跟著使壞,怎麼心胸狹小得這樣厲害!要讓我教給你辦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過去,偷偷地為楚國兵營在夜裏好好地澆灌他們的瓜園,不要讓他們知道。於是梁國士兵就在每天夜間偷偷地去澆灌楚兵的瓜園。楚國士兵早晨去瓜園巡視,就發現都已經澆過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長得好了。楚國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國士兵幹的。

楚王聽說此事後很慚愧,認為梁人是善良的,是可交往的,所以竭力交好梁國,兩國遂結成梁楚之歡。

馬遷安沒有阻止三好木信講故事,而且他也已經將三好木信的意思猜了出來。果然三好木信講完故事後話鋒一轉,“你看我們R本就相當於楚國,你們中國就相當於梁國,如果法官閣下能像那個宋縣令那樣不計前嫌,不追究這些“調皮”的青年,反倒幫助我們,我們感激不盡,我們之間效仿梁楚之歡也不是不可能的呀,況且先師孔子他老人家說以德報怨,聖人的話還是有道理的,還是要聽一聽的。”

“你的意思是?”馬遷安故意遲疑著。

“輕判,輕判!我看判他們個苦役十年也就罷了,服刑期滿他們還能掙錢賠償受害人,兩全其美的事情你說是不是?”

哎呀!真是放你媽的大羅圈屁呀!馬遷安氣的眉毛都立起來了,不容分說搶過話語權,“老頭!莫要給臉不要臉!你這是偷換概念,什麼時候偷瓜和殺人能劃上等號?妄想輕描淡寫淡化殺人罪,你的臉皮真是不一般的厚。”

氣憤的馬遷安接著說道:“你所說的什麼以德報怨完全是曲解孔子的話語,莫要自視甚高,懂一點中國古籍就想騙人!這句話出自什麼書,出自什麼文章,哪段話?你敢把這段話全背下來嗎?”

“你能?”三好木信不服氣的瞪著馬遷安,同時預感到不妙,麵前的這個馬長官雖然年輕,但其言語鋒利知識淵博,實在是什麼都騙不了他。

“我當然能!”馬遷安用鄙夷的目光看著別有用心的三好木信,“告訴你這句話出自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他的意思說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咱哥倆好,你要是打我嘴巴子,可別怪我搗你兩老拳。”

馬遷安威脅般的將缽大的拳頭猛力一揮。

三好木信立刻啞口無言,再無話說。沒轍了,鬥智鬥不過,鬥勇?沒看見他那大拳頭,要鬥你去鬥。

馬遷安與三好木信言語交鋒又大獲全勝,看的路忠誠興奮不已,司令員這是打哪學來的東西啊,比我這大學生懂得都多,也是上學的時候沒怎麼好好讀書,光想著琢磨抗日了。

路忠誠用眼光請示馬遷安。馬遷安不多廢話,指著五花大綁的秋草俊等人,用不庸置疑的聲音發出了命令。

“行刑!”

如果您覺得《鐵血驃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