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聯隊剛進入盆地的時候,全部隊伍分成4個小集團,順序依次為1、2、3、步兵大隊、騎兵大隊和炮兵大隊及聯隊直屬。4個小集團成菱形前進,第1大隊最前,聯隊直屬最後,2、3大隊處於中間部位分屬左右。
此刻積極追擊“潰逃”抗聯的第1大隊已基本不複存在。第2大隊及第3大隊惶然未知的狀態下,除將行軍隊形轉換成戰鬥隊形外,趴在雪地裏毫無作為。是後撤?是前進?還是迎戰越來越近的大群抗聯?
兩個大隊的大隊長不約而同向聯隊部方向派出了傳令兵。
秋野躲開了炮擊劇烈的地段,倉促組織起拋掉馬匹的騎兵大隊與失去火炮的的炮兵,再加上一些通訊、輜重、衛生、警衛等直屬部隊,秋野開始向來時的道路狂奔。
漸漸躲開了炮擊的範圍,秋野還未來得及喘口氣就赫然發現,一些身穿白衣,腳踏滑板的抗聯先自己一步封鎖了山口,一個個火力點相繼建立,向自己的殘兵猛烈開火,子彈不時嗖嗖的飛過頭頂。
這個當上的實在是太大了點,秋野眼睜睜看著又一隊行動敏捷的抗聯在自己前方幾百米外的地方滑過。秋野無奈的承認自己原先根本沒看上滑板這種“武器”,現在總算意識到,裝備這種滑板的抗聯在機動能力上已經大大超過自己的部隊。
戰鬥中,誰能迅捷快速的調動部隊,誰的勝算就大。擁有高機動性的軍隊可以很輕鬆的找到敵人的軟肋。並且在那個敵人致命的地方給予狠狠一擊。這一擊很多時候就可以讓敵人一崛不振。
軍隊的機動作戰,能讓自己的戰鬥力得到充足的發揮,讓敵人的漏洞全麵的暴露,讓打擊無法不在,讓對方應接不暇。這就是機動作戰的好處,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徹底摧毀對方。
抗聯有了優於自己的機動性,那自己這支部隊前景堪憂,秋野現在隻能祈禱抗聯的滑板數量不足,不能組建數量龐大的快速機動打擊力量。
前後左右四處是敵!自己已經被完全合圍!抗聯在穩步壓縮自己的陣地,自己的部隊正紛紛“構築”各種掩體,頑強阻擊抗聯,戰線勉強可以維持。
混蛋!2、3大隊在幹什麼?跳入一個雪坑中驚魂稍定的秋野思維終於正常,吼著叫過來通信中隊的隊長,劈頭蓋臉一頓劈叭,“軍人怎可忘記自己的職責?你電台的不開機,電話的不架線,連通信兵也不派嗎?”
通信中隊長捂著紅腫的臉蛋爬回自己的“位置”,滿腹怨氣吼來了電話小隊小隊長,賞了他兩巴掌後也吼道:“你的電話不架線,連電話兵也不派一個嗎?2、3大隊正在等待聯隊長的命令,你不知?”
最後,幾個更倒黴的電話兵扛著電話線衝出了“掩體”,借助各種炮彈坑的遮蔽,快速的向著2、3大隊方向架設電話線。
與此同時,通信中隊的一架“大功率”電台也完成了開機,滴滴答答開始發報,另一台則在通信兵的調解下,尋找著戰前曾經製定的那個頻率。
聯隊總共有6部電台,除一部15W功率的,其餘5部俱都是5W小電台,分別配屬聯隊部與幾個主要的步兵大隊。
在三個鬼子集群之間奔跑的鬼子通信兵很快引起了抗聯的注意,為了不使鬼子之間順利聯係,楊靖宇特意抽調兩門火炮專門伺候這些靈活的猴子。
炮彈落點準確,十幾發炮彈下去,架線兵連帶著大團大團的電話線飛上了半空。
不過鬼子之間的聯係方式不僅限於有線電話一種,2、3大隊派出的傳令兵也趕到了秋野的指揮部,帶走了秋野的最新命令。
隆隆炮聲中,抗聯總部通信班監聽小組的戰士捕捉到了一個清晰的語音頻道,監聽戰士興奮地扔下耳機迅速將這個情報上報。
日軍的幾台小功率電台都調整為按講語音狀態,亦在戰場上形成了一個小範圍對講係統,指揮順暢。那些架設有線電話的行為不過是備用手段,真正的通信是無線。
在電台裏,傳出來屋裏哇啦的日語聲音,被緊急招來的“日本反戰同盟東北分會”的武藏手下不停記錄,口中則不斷翻譯出漢語意思。
秋野命令2、3大隊全力向東南方向突圍,稱自己也將率隊向東南方向移動,共同進入湯旺河河道向南逃跑,稱中午過後就將有飛機前來轟炸抗聯,並引導掩護東京聯隊突圍。
李兆麟聽完翻譯成漢語的秋野命令,冷笑了一下不屑的說道:“哧!早料到了!秋野也不怎麼樣嘛!”
楊靖宇笑著接話道:“倉促之間秋野能想到從這個方向突圍,也算不簡單了,東西兩邊山頭都被我們占據,他不肯強攻是對的,而順著湯旺河道向下遊突圍,倒還是有一些希望,起碼能向他們的援兵方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