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成點點頭,這事兒是透著蹊蹺,自從上月大戰後,鬼子反倒縮回去了。
“我有一種直覺,那就是野副昌德絕對是在麻痹我們,他想趁我們鬆懈的情況下,集中重兵單獨向我進攻,而要達成完全消滅或擊潰我們這支部隊,他就要有一個長期的計劃,這個計劃的主題肯定是“堅持不懈”!不把我們消滅絕不收兵。而要完成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他的後勤必須提供強大的支持,他必然要把兵站等後勤補給站建到山裏,這樣才能給他的搜剿部隊提供最便捷的支援。”
周玉成眼睛唰的亮了,“你是說……搶他的兵站?他會把後勤基地建到山裏?”
“然也!根據前兩年鬼子的討伐方式,這次討伐估計也脫不了那種“成功模式”,一種方案如果是證明有效地,我想野副昌德就會一直迷信這種方式,這是慣性!也是惰性!野副昌德這個老鬼子也逃不出這個定律。”
在南滿大討伐行動中,野副為了驅使士兵能夠長時間征戰,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長白山中建立了後勤倉庫,並命令討伐隊自帶半月到一月的糧草,解決了因糧草補充不利追襲距離不遠的問題。
周玉成從馬遷安那裏了解到了詳細的鬼子“討伐”方式,對馬遷安提出的破壞敵後勤,搶奪糧食為己用的思維給與了大力支持。
“要真的像你說的那樣,我看這買賣值得做,一舉兩得,讓他顧頭顧不了腚!”
馬遷安的參與,完全否定了周玉成前期做出的作戰計劃。在馬遷安還未回到駐地之前,周玉成製定的作戰計劃主要針對鬼子主力,現經馬遷安提醒,忽然發覺鬼子的弱點也不少,既然有又好吃又好看的鬼子後勤,當然柿子是要撿軟的捏了。用馬遷安的話說,打鬼子,打死一個少一個,管他是戰鬥兵還是後勤兵,都是日本鬼子。部隊是一個整體,後勤垮了,戰鬥部隊也好不到哪裏去。
周玉成又盤算了一會兒,忽然問:“你剛才說野副昌德要一舉消滅我們,那你估計他要投入多少兵力?”
這我哪知道?馬遷安不好估計,但他依然念念有詞的掐著手指頭算了一會,笑嘻嘻回道:“這老家夥不是自詡為軍事專家嘛,我想他一定知道《孫子兵法》上所說的,十則圍之!也就是說,這家夥會動用2萬到3萬部隊來專門包圍我們這個縱隊。”
什麼?3萬?這個數字嚇了周玉成一跳。
“他會下這麼大本?”
“如果你被人家抽了一頓大耳瓜子,你想不想找回場子?”
周玉成眨巴著眼睛說不出來話。如此一來,形勢還真不是一般的嚴峻。現在散居在縱隊總部附近方圓十幾公裏的地方,還生活著4千多因各種原因逃進山來的百姓,這些人中的壯年男女隻進行過最初步的武裝訓練,短的隻有幾天,他們完全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家小突出重圍,若鬼子真發了狠心拖著糧食進山作戰,找到他們是輕而易舉的,這些百姓就是羔羊啊!
周玉成將自己的擔心對馬遷安一說,馬遷安細細傾聽之後,反問道:“這確實是個問題,我也正在考慮,這冰天雪地的搞一場大遷移確實不容易,但必須搞,趁現在天氣還不算最冷的時候,這項工作能快就盡快,把他們向深山中遷移。”
41年的冬天是幾十年來最寒冷的一個冬天,馬遷安是知道的。現在氣溫一天比一天下降,再晚一些時候,那些老弱想走都走不成了。
研究了一下百姓撤走方案,知道了百姓具體數字的馬遷安有些奇怪的問:“看他們這些人的青壯年比例,出乎我的意料,這群人都是老百姓啊?”
“你什麼意思?”周玉成摸著額頭不解,可不都是老百姓嗎。
“我的意思是,這些人中沒有修路的勞工?要是有大批勞工,青壯年的比例就應該很高,我在總部那裏聽說很多部隊都曾襲擊過鬼子的築路工程隊,就沒補充點青壯?”
周玉成有點尷尬,嗨了一口,“嗨你說那個啊,咱也打了鬼子的什麼勤勞奉仕隊,也曾動員那些人參加抗聯,可除了極少數人外,人家就是不參加,說破嘴皮也沒用,後來我一細問,你知道那些“勤勞奉仕隊”都是一些啥人?”
“嘁!都是偽政府的職員、學校裏的學生、老師啊,反正都是一些生活安定不愁吃穿的,膽小怕事的,跟咱不是一路人,都借口家裏這個那個的,亡國奴當的還挺有滋味。咱得執行政策吧,既然不願意參加抗聯,咱也不勉強,把他們都放了。”
如果您覺得《鐵血驃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