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開始,日本本土向方正縣先後移來兩個開拓團,掠奪了方正東部地區大羅勒密、伊漢通共計2萬餘畝水、旱田,兩地的中國農民被趕出家園約3000餘人。被驅趕的中國農民,日本人給起了名稱,叫“縣內開拓民”。中國農民被他們趕出了家園,反而被鬼子戲稱為他們侵略開拓的附屬“縣內開拓團”,這是一種侮辱。然而,在日本兵的刺刀下,這兩地農民隻有忍氣吞聲,聽其擺布,拖兒帶女含淚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被逼迫到偏遠的地方去“開拓”。
他們被驅趕到另地“開拓”的地方是現在的珠河鄉。“縣內開拓團”建立開拓點的名稱為“部落”,部落共有7個,分別叫1部落、2部落……7部落。這些部落建成以後,全部用士筏築了圍牆,隻留一個出入的大門,每個部落都設部落長,還設警察隊,用中國人治理中國人。部落內設保甲連坐製,又由開拓股設立“分義團”站崗,盤查進出部落的中國人。
在諸多部落中,死亡最慘的是1、2、3部落,即後來大夥稱之為“挑灶溝”的屯落。去年的冬天,一場瘟疫降臨到了3部落,一個冬季,全部落死於瘟疫的250餘人,全家死光的20餘戶,死亡最多的一天達30餘人。1、2部落共140戶人家,隻有兩戶人家沒有攤上。
當時這種瘟疫,其發病原因是飲水不潔,食品為糠菜,缺碘,所居住的條件極為惡劣,住大棚、鋪草,鋪下結冰,大棚內沒有煙囪,臨時的鍋灶,煙熏火燎。入冬時才搬進新蓋的房子,草泥結構的牆體,沒有幹透,漫長的冬季,缺衣少食,少醫少藥,得病就得挺著,結果造成了疾病的蔓延,一家、兩家,導致一個群體的病死慘劇。
董喜才命大,全家人都死了他沒死,但是現在生不如死,董喜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罵:“俺家在大羅密住的好好地,俺爹傳下來幾墒地,那都是有官府地照的,說沒就沒了,日本人給了倆糟錢,趕不上地價一成,俺晚了一天走,他們就派漢奸隊扒了俺的房子,一家老小就活生生給趕出來了,不讓人活啊,把我們趕到這山旮旯裏就不管了呀,這裏除了高山,就是塔頭甸子,在坡上開地人在山上住,塔頭甸子一溝連一溝,人在塔頭上走,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沒影了。特別是這裏的水,生黃鏽,塔頭上都掛著一層黃圈,叫人看了打怵,大冬天的啥啥沒有,誰挺得住啊,操他媽的,一想起來俺就想跟他們拚命,可餓得沒勁了,你們要我吧,我要報仇,沒有小鬼子啥事沒有,他們一來俺家就死絕了,都是他們害的。”
馬遷安歎了口氣點點頭,算是正式收下了董喜才,隨後囑咐他:“你身體弱,要騎馬,會騎嗎?”
“會,當年俺家還有一頭大騾子呢,不過現在沒有了,讓他媽的漢奸換走了,說換給我一匹好馬,好個屁,瘦得跟狗似的,來了幾天就死了。”馬遷安一提馬,又把董喜才的憤怒勾出來了。
通過董喜才,馬遷安知道了向東去的路上確實有阻礙,有不少鬼子開拓團的開拓點,這些開拓點裏都是配有槍支的,不小心就會被他們發現纏住,但正因為有了董喜才這個向導,這些危險才可以避免。
天剛一擦黑,隊伍就出發了。李鳳山也聽到了不少,知道這一路上有鬼子開拓團,動了心思悄悄找馬遷安商量,能不能選一、兩個打打,鍛煉一下新入伍的戰士,堅定一下原先的偽軍士兵抗日的決心,現在來不及做思想教育工作,先讓他們來點“投名狀“吧。
馬遷安沒有表態,“投名狀”?老李搞沒搞錯,咱可不是混黑道的,那不叫投名狀,那叫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堅決的投身革命隊伍,懂哦?
“小花幹嘛去了?”馬遷安冷不丁問了一句。
李鳳山撇了一下嘴巴,回道:“我還以為你和尚呢,你對人家小花夠冷淡的啊,現在才問。”
馬遷安瞪了李鳳山一眼,不過天黑了,李鳳山看不見,他接著說道:“小花水性好,帶了幾個戰士和2個鄂倫春戰士去鬆花江邊了,她說要遊過去找鄂倫春人再想辦法,還有,小花他爹,你老丈人的老窩離江邊就幾十裏,也許有辦法搞到船,避開封鎖。”
哦!馬遷安楞了一下,心中一熱。
如果您覺得《鐵血驃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