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裁軍(2 / 2)

外行管內行,必然會出現非常多的錯誤,而且是不可調和的,所以必須是內行管外行,廖凡可以給他們定方向,但是不能知道他們怎麼做。

沈正文現在也算是半個專家,雖然他已經開始從事管理,但是沈正文並沒有放棄自己在專業問題方麵的研究,尤其是跟這些專家混在一起,沈正文不自覺的就開始學習新的知識。

隨著廖凡的信送到華人科學家的手中,不少科學家也開始輾轉回國,他們的夢想很明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非常偉大的國家。

太行山真的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無論是科技和工業都在彌補這個國家的空白。而且廖凡所希望的那幾位重要科學家在兩個月之內也終於回國了,雖然在西北地區的基礎設施沒有建設完畢,但是這並不影響科學家對理論知識的豐富。

“我們國家真的是一窮二白,工業底子薄弱,國家還處於戰爭之中,我們也不想別的國家支援我們什麼,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自己自足,將來的國家不能再受任何人欺負!”廖凡對熱切的看著錢。

“出國前我發過誓,我要用自己的學識讓我們的民族變得強大,既然我回來了,我一定會兌現這個承諾,廖總指揮您盡管放心,我知道我們國家的現狀,但是我相信,將來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非常強大。”錢向廖凡承諾。

抗日戰爭是中國最苦的時期,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廖凡還能夠在華北地區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係,已經讓歸國的科學家非常震驚,他們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客服了不少困難,幾乎所有人都相信聚集在這兒沒有他們幹不成的事情。

重要的是太行山此時跟八路軍和第七集團軍團結一心,並不想拖太行山的後腿,尤其是在第七集團軍收複西北地區之後,廖凡曾經跟傅宜生長談過,傅宜生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答應廖凡把西北地區的控製權交給太行山,但是廖凡知道他需要的是地方,不是控製權。

在其他方麵,八路軍也給了非常多的支援,尤其是鐵路方麵,八路軍不隻是打算建設一條鐵路,還準備建設兩條甚至三條通往邊關重鎮的鐵路,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西北發生特殊情況,好讓八路軍以及太行山的部隊能夠隨時調動,前往衛戍邊關。

同樣八路軍,太行山以及第七集團軍之間開始了軍事上的互通有無,當然大部分是太行山支援兩支部隊物資,從武器到軍用物品,太行山幾乎毫無保留,除了不能暴露出來的武器,隻要太行山能夠自主生產的武器都盡可能的支援給兩支部隊,都是中國的國防力量,廖凡也不管將來他們是不是真的為敵,但是現在他們共同保衛著同一片土地。

隨著兩個方麵裝備的更新換代,他們的戰鬥力也成直線上升。當然廖凡並沒有贈送給他們坦克,實在是太行山對坦克的需求量太大了。

“我們國家的部隊還是太多了,如果這樣下去,我們國家單純的養這麼多部隊確實是一種負擔,而且還會耽誤其他方麵的發展!”

隻是太行山,部隊就有一百五十多萬,八路軍的部隊近三百萬,而重慶的兵力在五百萬左右,一千萬人的部隊,對於一個農業大國來,是實在負擔太重。

而且這些部隊當中,有很多部隊從始至終就沒有發揮多少作用,還占據了部隊不少開銷。但是這也沒有辦法,因為部隊的掌控權不是在一個人手中。

太行山和八路軍還好,重慶的部隊掌控權,一個地方一支部隊,即便是蔣委員長下令裁軍,地方部隊根本不會聽從的建議。

不過廖凡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軍餉,全國的部隊中,除了八路軍的部隊不是依靠軍餉而存在的部隊,隻要把軍餉給卡了,有些部隊不得不剪裁人員,從而減少部隊的消耗。

“我們需要開一個軍事會議,這個會議涉及三方,目的是裁軍,裁除那些沒有作戰能力的部隊!”廖凡終於下定決心裁軍,當然這些還要跟八路軍和重慶方麵進行商量,

當然廖凡也不敢保證八路軍和重慶聽從他的安排,畢竟現在軍隊象征著實力,但是廖凡心中有一個好的辦法,不但能夠提升各部隊的實力,而且還能夠減少他們的開支,相信這麼一舉兩得的事情他們應該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