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即使這樣,仍有人覺得不夠。
堆起來的山,總是沒有真正的山高,沒有真正的山險,沒有真正的山更醒目。
於是,在秦漢前後,開始出現了鑿山而建的超大型墓葬,往往是皇帝才不大點剛剛繼位,就開始給自己修建死後的安息之所。
這種鑿山而建的墓,被稱為“陵”,出名的秦始皇陵就建在驪山。
但是,這樣還是不夠。
當人們發現沒有所謂的長生和仙丹之後,開始轉而相信死後可以活在黃泉之下的另一個世界,但又不願舍棄生前的一切,於是陵墓的設計開始根據死者生前居住的地方進行設計。
除了前室的“廟”,後室的“堂”,還設有起居的寢室,左右廂房,傭人,禽畜,車馬,以及無數的奇珍異寶。
而曾被設在大門外的闕則順理成章的被搬進了陵墓的設計當中,並在自視甚高的漢朝,發展到了頂峰。
不過在漢朝之後,唐宋隻允許帝王或者受特許恩惠的人的墓前造闕,元明清更是直接將闕給廢棄,陵墓中的闕由此走向沒落。
可是,我們在的這個地方明顯與中原各朝代不同,並且幾乎沒有找到文化相近的地方,這裏為什麼會設有左右兩闕?並且,我們前麵的不是門,隻是階梯,這闕的位置也設立的不太對啊。
沈大力看我盯著闕出身,有些擔心的問道:“五哥,你盯著這破山神廟看什麼呢?”
我搖頭說:“這是闕,咱們以前進漢墓的時候見到過。”
沈大力回憶片刻後,搖頭說:“我記不起來了,我就記得鎮墓獸。五哥啊,這東西有啥用啊?”
陵墓的闕上通常會刻有文字,記錄下葬人的身份之類信息。這兩座闕上也有字,但是不止我們,就連幺朵也不認識。
回想我們這一路走過的三個石台,代表的分別是“死亡”,“通靈”,“輪回”,再繼續向前,還會遇到什麼,我是真想不到。
或許,這兩闕隻是一種代表意義,代表著這座石梯之後,有一座無形的大門,走進門內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意想不到的世界吧?
暫時拋去這兩闕可能代表的意義,我們一個接著一個相扶著踏上石階,一步步向下。
石階上都刻有浮雕,上麵盡是怪異無比的圖畫,完全讓我看不懂其想要傳達的意思。有火焰,有妖魔,有人類,有花草……
沿著石階緩慢向下,走了很長的時間,下了很長的距離,我們終於到達了石階的盡頭。
此時在我們眼前有一條稍稍寬闊的長廊,位置很低,幾乎貼在水麵上,給人一種浮水而建的錯覺。
長廊兩側同樣沒有護欄,邊緣之外就是冰涼的地下湖。
在湖水中,我們驚愕的看到無數個灰黑色並且沒有毛發的腦袋露在睡眠之上,正冷冷的注視著我們。
沈大力和張毅齊聲驚呼:“天啊,是水鬼!”
水鬼數量龐大,幾乎是一個擠著一個,正抬著腦袋,將它們如針芒的目光投在我們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