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彝連山異靈備戰誌(中)十三(四)】
(四)
軍形第四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
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
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見勝不過眾人之
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
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
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
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
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
若以銖稱鎰。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就此而言,老統帥彝連山做到這些,而穀布峰卻忽略了這些。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
勝敵人的機會,這是老統帥一直在致力而為的事情。從散布“彝連山上有真神”來招攬異界能士,到獎勵人
口生產,都能看得出老統帥的雄心大誌。盡管戰爭拚的是武器,但是更重要的拚的還是人;沒有人,沒有強
壯的人,沒有敢去拚鬥的人,沒有敢去死的人,那在戰爭中肯定會吃大虧的。由此而言,被穀布峰派遣來彝
連山作戰的軍隊可能都是好漢,但是老統帥彝連山的隊伍也不是孬種;較之二者,進入實戰,老統帥的隊伍
利用熟悉的地理優勢為最好,必然會使遠道而來的穀布峰的軍隊處於不利態勢。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就老統帥目前的動作來說,就是這麼搞的。盡管穀布峰部人多、武
器好,但是剛到彝連山山腳下就死傷了一大批,現在其部龜縮在山嘴岩子之處,盡等著老統帥的隊伍在吃飽
睡足之後去打哩!
“彝連山”是山,而不是平原!在山裏作戰,除非對此地既熟悉又了解,能對這大山的前前後後、左左
右右非常知情,那才不至於在這山裏失利。就此而言,老統帥能做到這些,但是穀布峰部卻做不到這些,
盡管其有“防迷護身符”能把握自己,但是卻把握不了神出鬼沒的老統帥部。這真是知己而不知彼啊!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善於打戰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終處於不被戰勝的境地,
也決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擊敗敵人的機會。就老統帥對付穀布峰部的作戰思想而言,顯然如此!老統帥已經
設伏了自己的隊伍並構置了不入之則已、入之必死的天羅地網,這讓穀布峰部舉步維艱,每往山裏走一步都
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處處挨打。
估計,穀布峰殘部就是進了彝連山深處,也發現了老統帥部的巢穴,但到那時也正好被老統帥部全殲無
餘。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穀布峰部目前的做法就是這樣!企圖僥幸取勝,這是萬萬不可取的!這就
是“刻意之戰”!對這種帶著刻意性的戰爭,完全可以預見其失敗結果!
“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
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這隻是作戰的指揮
家在作戰前合計的有關方麵;而這,大概是穀布峰及其軍事參謀們在出兵彝連山之前首先發現的事情!但要
以此而觀,那老統帥部隻有被滅的大可能。因為龐大的彝連山上沒有多少人口,而且非常貧瘠,武器落後且
沒有像樣的兵工廠,但是老統帥所用的人在這大山裏卻無不驍勇善戰,這大概是穀布峰不曾料到的!
(五)
兵勢第五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
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
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
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