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國名將(1 / 3)

劉備

生卒:161-223(63歲)

籍貫[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

容貌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官至蜀國皇帝諡曰昭烈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孤貧,以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成為異姓兄弟,一同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董卓亂政之際,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三人在虎牢關戰敗呂布。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占領荊州,不久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打得大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托孤於諸葛亮。

關羽字:雲長

生卒:?-219

籍貫[並州]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前將軍漢壽亭侯諡曰壯繆

桃園三結義中,關羽排行第二,手持青龍偃月刀隨劉備東征西討,在虎牢關溫酒斬華雄。徐州城破後不得投降,為報曹恩斬顏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後得知劉備消息,過五關斬六將,千裏尋主。劉備平定益州後,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並掌管荊州,關羽遂起軍攻曹,放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不久,荊州為東吳所奪取,關羽敗走麥城,在突圍中被捕,斬殺。關羽平生最重義,後被民間看作忠義的象征,亦稱“武聖”、“關二爺”。

張飛字:翼德

生卒:?-221

籍貫[冀州]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車騎將軍諡曰桓

張飛與劉備、關羽在桃園結義,張飛排第三,隨劉備征討黃巾,劉備受封平原相,張飛任別部司馬。徐州城破,張飛占據古城,自任縣令。曹操平定荊州,張飛引二十餘騎,立馬於長阪橋,嚇退曹軍數十裏。劉備入蜀後,張飛率援軍沿江而上,攻略城池無數,並且義釋彥顏。後封為蜀漢五虎大將。關羽死後,張飛悲痛萬分,每日飲酒鞭打部下,遂被屬下趁睡覺時殺死。

趙雲字:子龍

生卒:168-229(62歲)

籍貫[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容貌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官至鎮東將軍永昌亭侯諡曰順平侯

趙雲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趙雲齊進齊出,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演義中,趙雲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數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讚為“一身都是膽”,是深受我國民眾喜愛的小說人物之一。

諸葛亮字:孔明

生卒:181-234(54歲)

籍貫[徐州]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南]

容貌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官至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諡曰:忠武侯

人稱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劉皇叔三顧茅廬,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戰群儒、借東風、智算華容、三氣周瑜,輔佐劉備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更取得荊州為基本。後奉命率軍入川,於定軍山智激老黃忠,斬殺夏侯淵,敗走曹操,奪取漢中。劉備伐吳失敗,受遺詔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縱平蠻,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

黃忠字:漢升

148-220(73歲)

籍貫[荊州]南陽[今河南南陽]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後將軍諡曰剛侯

忠是蜀漢五虎大將之一,原為長沙守將,年近六旬有萬夫不當之勇,弓箭技藝更是天下無雙。黃忠與前來取長沙的關羽連戰三日,不分勝負。黃忠感動於關羽的義氣,不忍用弓箭相傷,太守韓玄要處斬忠,為魏延所救,投降於劉備。黃忠隨劉備入西川,所到即克,戰功赫赫。後又率軍取漢中,定軍山親斬夏侯淵,為取漢中的第一功臣。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年邁,請令擔任先鋒,為吳將馬忠偷襲射中,回營後不治而亡。

馬超字:孟起

生卒:176-222(47歲)

籍貫[司州]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驃騎將軍犛鄉侯諡曰威侯

馬超是馬騰之子,綽號錦馬超。曹操誘殺馬騰之後,馬超舉西涼兵報仇,因曹操離間而失敗,投奔張魯,受張魯手下楊鬆誣陷而歸順劉備,迫使劉璋投降劉備,拜平西將軍、前都亭侯,後升左將軍。劉備稱帝後拜馬超為驃騎大將軍,兼涼州牧。獨當一麵鎮守西境。馬超去世時年僅四十七歲。死後追諡威侯。演義中,馬超是武藝高強的優秀將領,曾和許褚、張飛等人大戰數百回合,他所率領的西涼騎兵讓曹操軍聞名喪膽,被後人稱之為三國演義---前表呂布,後表馬超。

薑維字:伯約

生卒:202-264(63歲)

籍貫[涼州]天水冀縣[今甘肅甘穀縣東南]

容貌儒雅英俊

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

薑維字伯約,智勇足備,文武雙全,又侍母至孝,心存漢室。曾為魏天水中郎,降蜀官至大將軍。諸葛初向祁山取天水,維破其策又外設伏兵,敗孔明。後降亮,獻計取天水。維深得諸葛器重,亮授之平生所學。後隨亮出祁山,維斬費耀,勝魏軍。又取散關,破武都。及亮卒,維繼諸葛之略,以攻代守。結羌人、斷隴西,拓界厲兵,伺圖中原,恢複漢室。乃會羌兵取南安,斬魏大將徐質,困司馬於鐵籠山,射殺都督郭淮,挫魏國之威。出狄道,背水大破王經,遷大將軍。後段穀胡濟失約維退敗自貶後將軍。奔長城,艾懼不與戰。又祁山口識破鄧艾混亂計,鬥陣勝鄧艾。將計就計誅詐降將王瓘,敗鄧艾丟盔棄甲,越山舍馬。再出兵,侯和為艾破。黃浩弄權欲黜維,維避禍遝中,司馬伺機興師伐蜀,維守劍閣抵鍾會,及後主降艾,敕維降,維乃佯降於會,策會反,圖中原欲以殺會重扶漢室,乃事敗,維及妻子皆伏誅。

魏延字:文長

生卒:?-234

籍貫[荊州]義陽郡[今河南桐柏]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南鄭侯

魏延在演義中是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勇將,他智勇雙全、心高氣傲,腦後長有“反骨”。長沙戰役中魏延投降,此後就跟隨劉備和諸葛亮征戰各地。劉備死後,魏延多次參與北伐,就‘兵出子午穀’的戰略方案和諸葛亮引發矛盾。諸葛亮死後,魏延糾眾反叛,卻被諸葛亮生前授命臥底的馬岱斬殺。

馬謖字:幼常

生卒:190-228(39歲)

籍貫[荊州]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越希太守

在演義中,馬謖長於戰爭理論、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但是缺乏實戰經驗。街亭一戰中,他擔任先鋒,不聽取副將王平的建言,一意孤行,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蜀軍慘敗。由於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不得不將他處死以正軍法,“揮淚斬馬謖”後,諸葛亮也自求降職,承擔北伐失敗的責任。

曹操字:孟德

生卒:155-220(66歲)

籍貫[兗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魏王丞相諡曰武

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曹彰字:子文

生卒:?-223

籍貫[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容貌須黃

官至任城王諡曰威

曹彰,字子文,沛國譙縣人,為曹操與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過人,武藝精熟,能徒手與猛獸搏鬥。自小立誌為大將,嚐為曹操所欣賞。建安二十三年,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引軍往討,大捷而歸。後來帶兵往陽平為曹操助戰,彰使一根長戟,大敗劉封,殺死蜀將吳蘭。後來曹操得病逝世,世子曹丕繼其位;曹彰時為鄢陵侯,留守長安,得知父親病逝,便自長安引十萬大軍到洛陽;然而卻被諫議大夫賈逵以片言折服,入宮交割軍馬後,便回鄢陵自守。

司馬懿字:仲達

生卒:179-251(73歲)

籍貫[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

容貌狼顧鷹視

官至太傅諡曰文宣

司馬懿早年任文學掾,後任主簿,是曹操帳下謀士之一,但並不出名。後來司馬懿協助曹丕代漢,出謀五路伐蜀,開始嶄露頭角,在曹丕病逝前成為顧命大臣。曹睿繼位後,司馬懿主動請命去防禦魏國西部,後因蜀國馬謖的反間計一度被廢,但麵對諸葛亮的北伐強攻,魏國不得不再次啟用司馬懿。司馬懿多次敗於諸葛亮,於是采用閉門不戰的策略防守,直至諸葛亮病逝。曹芳繼位後,司馬懿、曹爽共同輔政。司馬懿受曹爽排擠,於是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國大權。司馬懿病逝後,魏國政權仍由其兒子把持,多年後導致晉朝代魏的發生。司馬懿被後代追封為晉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