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能量的好體育(1 / 1)

正能量的好體育

Editor's letter

作者:劉曉

三月的大多數時間,幾乎全世界都牽掛著一個事:飛機去哪了?

已經過去的20來天,26個參與搜救的國家眼巴巴地看著馬來西亞政府出爾反爾的鬧劇一天天演個沒完,隻盼這本雜誌上市那天,這讓人揪心的問題能有個明確的答案。

隨著時間的流逝,事故能有圓滿結局的希望日漸熹微,但不管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都有義務幫所有受傷的人去麵對,去承受,去迎接災難後的每一天。

如何讓困境中的人們重新振奮?

答案可以有很多,運動是其中不錯的選擇。

靠運動走出災難陰影並非沒有先例。本期《全體育》有一篇關於貝魯特馬拉鬆的報道,講述一名黎巴嫩女子,如何用跑步這種最原始的運動方式,為戰火紛飛中的祖國人民添上一分生機和希望。這看上去像個傳奇,卻更接近運動精神的本質——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意誌,讓參與者更積極地麵對生活,從中獲得健康的體魄和精神層麵的滿足,這也是人類在生存、溫飽基礎上,更高層次的追求。

任時代變遷,體育總是蘊含著掘之不盡的正能量。

剛過去的這個月,美國大學籃球聯賽(NCAA)再次進入淘汰賽階段,世稱“瘋狂三月”。今年,有人給這段瘋狂的日子填了一味昂貴的作料——“股神”巴菲特為64強淘汰賽開出10億美元的籌碼,獎勵給猜中全部場次淘汰賽結果的人。

巴菲特的懸賞勾引來了超過1500萬份預測,不過,僅僅用了三天時間,籃球場迭爆的冷門就讓所有一夜暴富的願望都落了空。事實上,在過去16年近3億個預測中,還從來沒有一份完全正確的答卷,巴菲特的這10億美元,穩穩地揣在自己兜裏,僅用一張“空頭支票”就賺足了眼球。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賭局,也是因為,大學聯賽在美國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全民參與帶來的是全民瘋狂,這又印證了一個邏輯,有人參與的體育才是好體育。

而之於我們自身,《全體育》願盡一份綿薄之力,為您提供更多可參與的“好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