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 長驅直入(2 / 2)

城原來共有八個門,南為天佑、地載;北為德盛、福盛;東為撫近、內治;西為懷遠、外攘。

熊倜眼前的遼陽正是努爾哈赤的新城,東京城。

熊倜和蘇赫巴魯、布日固德一起接近了南邊,遠遠看見東京城的“天佑門”城樓和城牆。

努爾哈赤的新城堡挖了一條寬大的壕溝,以此來阻擋攻城的軍隊。

新城的城牆比舊城也要高大很多,熊倜和二人圍繞著城外看著進攻的路線和想著攻城的辦法。

三人一邊觀望,一邊還時不時蹲下在地麵測算著,相互比劃著觀察的數據。

熊倜看著不遠處的遼陽舊城,看著這座東北曆史最為悠久的城市,也是東北第一重鎮,心情十分沉重。

遼陽周邊撫順、清河、沈陽等也已落入努爾哈赤之手,身為大明子民,熊倜感到心痛。

熊倜看著東京城,在心裏暗暗較勁,這一次一定要讓努爾哈赤嚐嚐明軍的厲害。

按照計劃,祁秉忠在第二天黎明帶領著軍隊來到了遼陽城下。

熊倜先到遼陽城下,早已經布置好作戰方案。

部隊用一萬人正麵進攻南麵,另一萬人分兵在三麵起遙相呼應的作用和詳攻。

遼陽新城東京城南麵城下,距離兩百步遠的地方,組成了一隻攻城的隊伍。

前排組成五百人的防禦隊,人人身穿鎧甲、頭盔,手持盾牌。小的盾牌一人就可以舉起來,作為靈活進攻時用。大的盾牌可要用三、五個人同時推進。更大的盾牌裝上滑動的車輪,可以快速進攻和撤退。

防禦隊的後麵是弓弩隊和擲石隊,火炮隊,石炮隊。每一隊有兩百或三百人組成不等。

弓弩隊也分為單人多人組成。

單人手持弓箭,躲在盾牌後麵,隨時準備出擊。

多人用的是一種機械裝備的弩車,一次可以發很多弓箭,這些人夥同大的盾牌一起向前行動。

擲石隊主要是用戰車,把石頭放在戰車上,用一種投石的裝置把石頭從空中拋進城中,打擊敵人。這種車又叫投石車。

投石車在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戰車的一種。上裝機樞,彈發石塊。因聲如雷震,故名霹靂車。

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杆,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係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杆原理將石塊拋出。

作戰的士兵還隨身帶有一種抓鉤。一端連著繩索,甩到城牆上,士兵便可攀上城牆。當然,這種抓鉤風險很大,爬到半截,被敵人發現,一刀砍斷繩子,人就摔了下去。

火炮隊是用火藥發射大型可爆炸物。

石炮隊是用火藥發射的大型不可爆炸物。

火炮隊,石炮隊前麵都有阻擋火箭一類的遮擋。

在往後就是各種兵士組成的小隊。

每一種小隊有長刀隊,鐵槍隊,神劍隊等等。

這些組成第一次攻城的前鋒,大約五千人左右。

離前鋒往後兩百步左右是第二進攻隊伍,這一隊伍由雲梯、衝車和擲石機,火箭、火繩槍,神火飛器等組成,在第一衝鋒隊取得勝利,第二隊要飛快地接著攻城。

這一隊有一種三弓床弩很厲害,可說是攻城的必勝之法寶。

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箭矢以堅硬的木頭為箭杆,以鐵片為翎,大小如同標槍,射程可達幾十丈以上,名副其實的大殺器。

這種武器就是用於攻城,近距離可直接釘到城牆裏麵。這些城牆多為土夯,齊射的時候,這種數以百計的“弓弩”像一根根鐵釘,直接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借此攀緣而上。

另一種攻城的開口叫衝車,也叫“臨衝”或“對樓”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即以衝撞的力量破壞城牆、城門。

衝車靠自身重量加速度撞擊土夯城牆和木質城門,這種武器就是以硬碰硬,在關鍵的時候起著衝撞城門的作用。

後麵還有一種攻城的裝備:雲梯。

雲梯,和雲一樣高的梯子,一種很霸氣的攻城裝備。

雲梯底部設計為四麵有屏蔽的車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麵,人員在棚內推車,可有效抵禦敵人從城牆上投下來的石塊弓箭等。

進攻時可以迅速登城,先進入城中為決勝起到關鍵的作用。高聳入雲的城牆可以利用雲梯接近,說不定堅固的城堡因為幾架雲梯而迅速失守。

軍隊中還準備有一種架橋車,古代城牆四周都有防止步騎兵的壕溝。這種架橋車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在城牆下架起一座堅固的橋,直達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