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見再也追不上兒子了,慟哭不止,淚如雨下,竟在地下衝了個大坑。後來,人們就在這裏修了個“滴淚池”。
真武終於登上武當山,苦苦修煉了好幾年,把道經念得滾瓜溜熟,倒背如流,可還是沒能得道成仙,難呀!
他喪氣了,心想:“深山修煉,遠遠不如坐享榮華富貴,還是回宮去當太子吧。便下山往回走去。”
他一邊走一邊回頭,一路上隻見天氣陰沉,耳邊烏鴉“哇哇”叫個不停。
他心裏亂糟糟的感到煩惱,想找人說說心事,商量商量。
要放棄,他辛苦修煉了那麼多年,實在不甘心,要不放棄,前途茫茫,何時是個頭。
可是,這裏是荒山野坳,從來不見人煙,能和誰去商談呢?
這時候,前邊不遠突然出現了一個老太太,她低著頭,雙手抱個鐵杵,正在井邊的石頭上,不緊不慢地磨呢。
太子覺得奇怪,上前問道:“您磨這大的鐵杵做什麼呀?”老太太頭也不抬,邊磨鐵杵,這回答他說:“想磨成一根繡花針哩!”
太子覺得好笑,說道:“您太愚腐了,隻怕到你入土,也磨不成針呢。老太太呀,我看您就別費這種冤枉功夫啦!”
老太太既不生氣,也不泄氣,還是不緊不慢地磨著鐵杵說:“磨一下,它就小一點,隻要功夫深,自會磨成繡花針嘛。”
真武心裏猛然一亮,想:“修仙求道不也和這鐵杵磨針的道理一樣嗎?”想要感謝老太太的指教時,那老太太已經升上雲頭,她說道:“聰明人,一句嫌多;糊塗人,百句嫌少。”哈哈一笑,就不見了。
原來,那老太太又是紫元君來點化真武了,紫元君留下的兩根鐵杵,至今還放在“磨針井”大殿門口。
真武省悟了,複回山中,住在南岩認真修煉。
他從早到晚,靜心端坐,任憑鳥兒在頭上做窩、生蛋、孵化,也一動不動。身邊的荊棘由小長大,通過他的腳板,又沿著脈絡,從胸口長出來,開花結果,他依然聚精會神地修道。
他常年不吃五穀,肚子和腸子在肚裏鬧騰,他就把腸子和肚子抓出來扔了。就這樣,他整整修煉了四十二年。
那一天,九月初九,天上布滿祥雲,空中散著天花,林間仙樂繚繞,穀裏異香撲鼻。真武隻覺心裏特別明,眼特別亮,胸中恍若水晶,一塵不染;身軀象是流雲,隨時都可飄飛。
他知道,這是要升仙了,準備騰空飛去。這時候,忽然有一個絕代美女來到麵前。她手捧金盤、玉杯,嬌聲嬌氣請真武用茶。真武絲毫不為那女子所動,隻是覺得她輕浮、討厭。他“嗖”的一聲拔出寶劍,喝道:“你要是良家女子,就該莊重、自愛。再敢輕舉妄動,定斬不饒!”
那女子又怕又羞,滿臉通紅,簡直無地自容了。她縱身一跳,撲下了萬丈懸崖。
真武後悔起來,覺得不該逼人喪生;認為隻有賠她一條性命,才不愧這修行四十二年的功德。於是,便也隨著她朝崖下跳去。哪想卻被五條龍捧住,又見那女子也站在雲頭上。
原來她還是紫元君變的,是最後來試他的心哩。“徒弟,你到底得道成仙了!”紫元君非常高興地說。說著便引真武升上天宮。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飛升崖”。
真武被五龍捧聖,來到玉皇大帝禦案前,被封為亞帝,並命他坐鎮武當,鎮守北方。
熊倜看著神像,心中略有感悟,真武神君放棄了太子之位得道成仙。如此執著,真是令人敬佩。
冷血睡在床上,正好也看到真武神像,他嘴角閃過一絲嘲笑,太子之位都不要,成仙有什麼好。我若不是圖個好兆頭,我才懶得睡這床呢。
熊倜想著又看看冷血,冷血一直想做皇子,現在明神宗早已經駕崩,就算他是皇子,明光宗也已經駕崩了。
當年,朱元璋傳位給孫子朱允炆,朱棣不服氣就上演了一場叔侄爭位的殘局,如果冷血不放棄,想必同樣的事情又會再一次發生了。
熊倜走到冷血身邊,用劍指著冷血。
冷血不動聲色,冷冷地說:“熊倜,你要幹什麼?”
熊倜心中忐忑不安:“冷血,你知道真武神君的故事嗎?”
“熊倜,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但是我很明確地告訴你,我可不會像真武神君那樣放棄皇位,跑到這裏來修仙。”
冷血雙腳一轉,跳起來,站在石床上,認真地看著熊倜:“我最後問你一句,你願意不願意,跟我一起打天下。”
“我知道我勸不過你,那就一決生死吧!”熊倜也不遲疑,堅定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