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倜腦子裏不斷地閃出奇書上的一些招式,一邊打一邊連連使出怪招,“推舟離海”、“黃龍絞水”、“烏龍擺尾”、“撥草尋蛇”、“回身勒馬”“、燕子銜泥”、“倒劈華山”……
蟒蛇被熊倜的劍連連刺中,不顧傷痛又抬頭妄想吞噬熊倜,熊倜低頭從蛇嘴巴下躲過,蟒蛇又伸頸向天空一仰,熊倜一劍刺殺過去,刺中蟒蛇的頸部。
蟒蛇歪著個脖子,把頸一縮,熊倜一劍掃空,蟒蛇反撲過來,咬住熊倜的肩膀,隨勢撩起熊倜的衣襟,瞬間熊倜的衣襟被撕得七零八落。
蟒蛇占了上風,蛇尾回抽一卷,熊倜被蟒蛇纏了三道。蟒蛇收緊身體,熊倜被勒得喘不過氣,“啊!”熊倜大叫一聲,神劍脫手飛出。
蟒蛇用尾巴挑弄著熊倜,在熊倜的臉上掃動著,把熊倜纏得死死的,熊倜一時動彈不得。
熊倜要是這樣被蟒蛇纏下去,必死無疑。在生死一線之機,熊倜想起無塵道長給自己說過的武當山祖師爺的一個傳說。
據傳,武當內家拳的祖師張三豐在武當山修煉時曾看到喜鵲和蛇的一場爭鬥。“喜鵲上下飛擊,而蛇蜿蜒輕身搖首閃擊”的姿勢給張三豐以極大啟示,就而悟通太極妙理,創造了風格獨特的武當拳。
“啊!”熊倜一股蠻力突然升起,兩手握緊拳頭,雙臂用力向外拉動。“呼!”熊倜吐出一口惡氣,兩手對準蟒蛇的頭一擊,蟒蛇被熊倜打暈,反而用力收縮,熊倜兩臂拚死向外擴大,腳用力一睬,向空中騰起。
熊倜從蟒蛇的纏繞中解脫,看見神劍就在不遠,跳到神劍旁邊,撿起神劍,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劍尖斜向前下方,手腕上提對準蟒蛇一劍刺殺過去。
蟒蛇被熊倜打暈了頭,沒頭沒腦地揚起頭向熊倜噴射毒氣。
熊倜提起劍,人的身體重心後移,撤步後提起劍。熊倜熊倜“提劍”、“格劍”又連連使出許多怪招,“仙人指路”、“鳳凰展翅”、“金雞抖翎”、“紫燕入巢”、“犀牛撅尾”、“黃蜂出洞”、“抱虎歸山”、“青龍入海”、“雄鷹展翅”……這些很多都是武當山絕學。
“提!”分前提、後提二法。其式均係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劍尖斜向前下方,手腕上提。提時重心前移(或進步)者為前提;重心後移(或撤步)者為後提。
熊倜後提起劍,對準蟒蛇張開的嘴巴猛刺殺過去。劍伸進了蟒蛇的口中,上下翻動。
“格!”分下格,翻格二法。下格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由斜下向上斜格敵腕。翻格是敵近身時閃開其鋒,持劍手由手心向內內旋成手心向外,使劍由下向敵腕翻格。
熊倜也無論是下格或是反格,劍在蟒蛇的口中一會兒向下,一會兒向上,最後在蟒蛇的口中一抹。
熊倜以為蟒蛇這下一定死去,沒想到蟒蛇垂死掙紮,張開大口向熊倜忽然撲過來。
熊倜慌忙揚劍一擊,劍從蟒蛇的口中刺進從蛇身上穿出。蟒蛇反戈一擊,掉轉尾巴向熊倜進行攻擊。
一尾打在熊倜的臉上,熊倜被打得眼冒金星,站立不穩,倒在山石上。熊倜雖然被打得快要死了一樣,神智還算是清醒,握緊劍的手不敢放鬆,愣頭愣腦地又反擊一劍。
“擊!”分正擊、反擊二法。正擊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身平行於地麵向前刺擊。反擊是指劍尖著力點偏重外側的擊。
熊倜被蟒蛇打在山石上,劍從地麵向前,蟒蛇也被熊倜刺傷,反擊隻是本能。當熊倜的劍刺到蟒蛇的七寸,蟒蛇本能地竄起,蛇頭吐出毒氣橫掃過來。
熊倜忍住痛,用左手托起劍,右手托起左手的手腕,看準蟒蛇的七寸飛身一跳,從上向下猛刺進去。
蟒蛇被劍刺中,並沒有就這樣死去,反而更加的勇猛。蟒蛇像一個巨人一樣站了起來,一下比熊倜高出兩、三個高度。
熊倜突然看到自己用樹滕結的網,用劍一挑,網張開向蟒蛇撲過去。
蟒蛇被網纏住,行動不靈活了,拚死地掙脫著。
熊倜亂劈穀底引出蟒蛇,腦子裏閃出奇書上的招式像決堤的黃河水一樣同蟒蛇搏擊著。
“抽!”熊倜持劍之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劍尖向蛇頭。對準蛇頭之七寸,往右抽拉。
蟒蛇一麵抵擋著熊倜的劍在身體上搗亂,一麵拚死地想掙脫那張網。
熊倜突然握劍之手心向下,使劍身直向下壓住蟒蛇。劍尖豎直向前直刺蛇的七寸猛然刺殺進去。“
卟!”一股血衝出來,撒了熊倜一身,蛇搖擺了幾下倒在草叢中。
熊倜用劍挑了幾下,確信蟒蛇真的死了,“怦”一下也倒在了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