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十三遺甲起兵(2 / 2)

獵戶說完這個故事之後又歎息著說:“可是,現在是愛新覺羅打敗了葉赫那拉。”

獵戶說到這,看看熊倜,有些奇怪地問:“前不久努爾哈赤還公開宣布要與你們南朝宣戰。你們從中原來,可知道這些事?”

“知道。我還知道努爾哈赤宣讀了與明朝結有的七大恨的討明檄文。”熊倜激動地說著,“葉大哥你可知道努爾哈赤他說與南朝有七大恨,所以才同南朝開戰。”

“我當然知道!”獵戶很自信地,“中原人都知道了努爾哈赤宣戰的理由,想來,努爾哈赤這一次是作了充足的準備進攻中原。”

“努爾哈赤那麼恨南朝?”熊倜很認真地,“葉大哥可知道這七大恨是怎麼來的嗎?可否詳細告知在下。”

“七大恨之首就是南朝無意殺了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宗。這就是前麵提到過的為報父仇,舒爾哈齊跟隨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

“那你好好給我說說啊!”熊倜說著,期待地看著獵戶。

獵戶看看窗外飄飛的大雪,抱了抱手,把衣裳又緊了緊跟熊倜說起了女真的故事。

雖然都是女真族,但是卻很分了很多個部落,各個部落之間也是戰火不斷,自古以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很早以前(15世紀初),明朝特地加封建州女真的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為建州衛司令官都指揮使,作為藩屬。

不久,女真人南侵,建州女真受到壓迫,沿著圖們江逆江而上,向西南遷移。

明朝就先後把他們分割為三個衛,總稱“建州三衛”。

盡管分了地盤,事情卻不是那麼簡單。後來(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建州右衛司令官(都指揮使)王杲最為強悍,屢次沿邊劫掠。

明朝邊防軍軍官裴承祖到他的轄區尋找逃犯,王杲竟把裴承祖剖開肚子慘殺。中國邊防軍把王杲擊斬,但他的兒子阿台繼續跟明政府對抗。

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遼東兵團司令官(遼東總兵)李成梁,再發動一次攻擊,由建州衛所屬的兩位將領尼堪外蘭(蘇克素護河部落)、覺昌安(覺羅部落)分別擔任向導,包圍建州右衛所在的古勒城(遼寧撫順古樓村)。

覺昌安奉命到城中勸說投降一被阿台拘留囚禁。城陷落時,覺昌安的兒子塔克世首先衝進去搶救父親,覺昌安卻在大火中燒死,塔克世也在混亂中被明軍誤殺。

“什麼?做向導還被誤殺。”熊倜很吃驚,“為什麼會這樣。”他緊握著拳頭,“塔克世死得也太不值得了。”

“說是誤殺,外麵傳言,塔克世雖屬王杲一係,但已歸附李成梁,卻因此戰死,實為李成梁與尼堪外蘭故意為之。”

“我看也是,這事情有疑點,都是帶路的人,為什麼塔克世和覺昌安死了。而尼堪外蘭卻沒有事。”熊倜馬上就抓住了這個故事的疑點。

“當時是怎麼回事?”夏芸又繼續追問。

“我也不知道,我隻是聽說,當時,李成梁發兵攻成的時候,是尼堪外蘭把城門騙開的,然後李成梁帶兵殺進去的,塔克世父子也殺進去的。而尼堪外蘭卻沒有進去。”

“這尼堪外蘭好狡猾,居然不進去。那塔克世父子的死多半跟他逃不開關係。”

熊倜想著塔克世是努爾哈赤的生父,覺昌安的兒子。 不由感歎道:“父親和爺爺死得這樣不明不白,我是努爾哈赤,我一定會找尼堪外蘭報仇。”

獵戶搖了搖頭,若有所思地說:“事情已經說不清楚了。努爾哈赤跟你的想法一樣。不久之後,他就帶兵攻打尼堪外蘭。”

努爾哈赤知道祖父、父親的死訊後,狂怒之後冷靜下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現在還無法與真正的仇人李成梁作對,但是他可以遷怒尼堪外蘭!至少騙開城門是尼堪外蘭幹的。他就認準了,尼堪外蘭就是他的仇人!

不過現在的尼堪外蘭比以前更難對付了。因為騙開城門有功,明庭覺得他是個好群眾,決定重點培養他。讓他成為猛哥帖木兒那樣的人物,成為女真各族的首領。

因為有明朝撐腰,尼堪外蘭的嘴又從來不閑著,估計也到處吹了吹,於是很多部族都開始對他采取恭順的態度。尤其是努爾哈赤的族人們,特別的看不起努爾哈赤,也特別的崇拜尼堪外蘭,因此都不和努爾哈赤合作。

於是努爾哈赤能籌集到的軍馬隻有三十人(估計30人全是騎兵,因為正好和明朝賜予的30匹馬吻合),以及老爺子與老豆留下來的遺甲十三幅。這便是努爾哈赤有名的“十三遺甲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