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倜很自然地就把目光投向了水芙蓉。
水芙蓉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懂得如何用她的魅力把自己喜歡的男人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
其實不隻是熊倜,大家都把目光看向她。
她微微一笑,繼續把她爺爺當年分析的原因說了出來。
和宋朝相比,明朝實際人口比北宋增加一倍,鹽產量也增加一倍。
正常來說本該得到的1328萬兩白銀的鹽稅,隻能收上來十分之一,而零售價一斤鹽三錢白銀,6億斤就是一億八千萬兩白銀。
除了給鹽戶微不足道的補償,朝廷應該抽稅1328萬兩,其餘一億六千萬兩白銀的鹽稅流失,估計有鹽商得到,有各級官員、軍隊腐敗而雁過拔毛。
北宋時人口6000萬,鹽產量不會超過6億斤,其中最重要的鹽產地是兩淮流域,鹽城、泰州一代的鹽產量占到全國的一半左右,這樣淮鹽一年產量90萬引略多一點。
北宋一年的鹽產量大約就是3億斤,每人每年5斤鹽的消耗,比現在低一半,主要是因為鹽價貴,吃的省,還有私鹽的衝擊。
宋朝朝廷把鹽引賣給鹽商,一引6貫錢,可得鹽稅1200萬貫每年,有時朝廷會濫發鹽引,還會多得鹽稅,但這樣鹽商會提高鹽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水芙蓉說到這又歎了口氣,說:“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爺爺說一句話‘吃鹽比吃米還貴’,現在仔細想來,就是這些原因。”
逍遙子聽到水芙蓉這樣說,詢問夏芸:“魔女,你可有打聽到鹽價如何?”
夏芸急忙說:“師父,我剛才打聽了鹽價,現在一斤鹽是三錢白銀。”
“啊!這麼多銀子。”熊倜大喊道。
水芙蓉又歎息道:“北宋一斤鹽120文,現在一斤鹽據說三錢白銀,折合360文錢,現在的鹽價比北宋高三倍。”
逍遙子聽了大家的分析,想想說:“現在的問題就是鹽稅為什麼流失這麼多?”
“我看此事沒有那麼簡單。”水芙蓉繃緊臉上每一根的神經,“鹽從生產出來到落到老百姓手上,經過了多少人的手,一層扣一點,到百姓手上那就是天價!”
“所以,我們就要查!”夏芸堅定地說,“一定要查清楚鹽稅是怎麼流失的?”
“問題是,我們怎麼查?”熊倜仔細地問道。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鹽商到底從這裏麵賺了多少錢?”逍遙子繼續說。
“然後再查他們是怎麼偷稅的?”夏芸接著把話說下去。
“不過,你們不覺得很奇怪嗎?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販賣私鹽?”熊倜補充道,“這也是一個問題。”
熊倜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喜歡抓這件事情的漏洞。
“我覺得,我們要查三個地方,百姓,鹽商,官府。”熊倜腦海裏一下就冒出了清晰地線索,“師父,我是這樣想的。”
熊倜打算兵分三路,逍遙子與歐陽瑩裝扮成老百姓,跟老百姓打聽清楚,老百姓買鹽的價格是多少?都從哪些小商鋪的手裏能買到鹽?這些小商鋪有哪些進貸渠道。
自己和夏芸去查官府每年到底收上來多少稅,實際上交給了朝廷多少,他們私藏了多少。
水芙蓉就裝作去買鹽的商人,查看一下商人從中賺了幾成。買給百姓的價格是多少,實際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