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這裏,你在哪裏(1 / 1)

在這裏,你在哪裏

我想尋一處幽靜,去度過如水的時光。

換了布衣麻鞋,撐起古老的油紙傘,一路迫切地去尋找,隻是穿行在人海,心卻愈加焦躁。青磚白瓦、潺潺流水,竟沒了往日的素雅,向來被視為無邪孩童的喃喃囈語,彼時聽來卻成了喧囂的聒噪。

也許,不是環境的問題,是心,心境使然吧。

人生在世,不快意之事十有八九,又因生活節拍越加快節奏化,浮躁之風襲來,心情焦慮,人若浮萍。而此時,從虛浮的社會、繁瑣的工作中抽離出來,聞聞墨香,徜徉書海,未嚐不是一種安撫心靈的絕佳選擇。

讀書是一種詩意的生存狀態,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種溫暖的生命體驗。好讀書,讀好書。並非每本書中都有顏如玉、黃金屋,若要靜心怡情,選一本適合的讀物很重要。一本名為《IN生活》的雜誌走進我的視野,源於在一個私人咖啡館裏的偶然一瞥。遇到一本合適的書,大抵與遇到一個投緣的人一樣,都需要緣分。

大大的IN字樣幾乎占據了封麵的1/3,簡潔明了,但最吸引我的卻是另2/3的空間。細細端詳,那應是一件藍色綢緞的中襟服飾,中縫處的牙白色盤扣赫然在目,古樸優雅,用來形容封麵上的"素式生活"恰如其分。而盤扣下側則是由封麵最底端生出的綠色小草,給素雅的封麵增添一抹生機,讓人徒增幾分憐愛。

那麼精致厚重的一本讀物,原以為是一本書,不料,竟是一本雜誌,一本凝聚了中國人生活智慧的歸回讀本。自此,它被列入了我的精讀書單。

它講求入理溯源,關注真理以及那些變遷之間永恒不變的選擇題。在《IN生活》裏,能看到傳統的奧秘,穿越時空的唯美;學古而得新知,賞大師之神韻。

更為難得的是這本由大眾報業集團期刊中心榮譽出品的讀本,全刊均使用環保油墨及紙張,通過不同的維度與廣度為讀者架構起一方舒適的靜心凝神的閱讀空間。

在"萬象"中,編輯們選取不同生活方式及要素的關鍵詞為專題主旨,假借具象事物,品味萬千姿態,傳達最本真的生活理念。我最喜歡的當數"誌趣"板塊,它彙聚人文地理,統籌精工細作,文藝地看身邊,看身邊的文與藝。當然,給心靈一方自由,當數"靈犀"板塊,它由心出發,散發人文的關愛與嗬護。"良品"與"慢品"則是至心憩息,詮釋生活的回歸與感悟。讓人在曆經鉛華後,沉澱自我,歸省自我。

它以細節入手,關注環保、提倡尊重自己,倡導簡單而有創意的人文生活。它追求心靈的寧靜,放棄現實的喧囂,享受綠色生活。在生生不息的探索中,保持歸回的姿態,不斷發掘那些影響過我們的先鋒與信仰,從而發現新的燈塔。

我們的時代,被過多的電子媒介充斥,我們的心靈被過多的負麵陳雜煩惱,而真實的生活需要清澈,需要純淨。我們要的是一個一個的精致,而不是泛泛的傳播。

我推薦《IN生活》,並不是因為她多麼優秀,而是,在這個時代之上,她的出現,是一種擔當,更是一種勇氣。它載著先哲的智慧,撫慰我們焦躁的心靈;它乘著自然的恩澤,帶我們回歸本真。

沏一杯茶,靜坐窗邊,手持《IN生活》書卷,即便在感悟中小憩,也不用擔心輻射汙染。秋風徐來,翻動頁麵,撲麵而來的是陣陣書香與縷縷墨香。《IN生活》於你,是似曾相識的舊交,還是相見恨晚的知音,翻開便知道。

隻是,IN在這裏,而你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