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邀請餘副主任參加工作會議,餘威問他科裏昨天怎麼一個人都沒有,都跑哪兒去了?李天成沒回答這個問題,隻是神秘的說等開會就知道了!
開會的時候餘威才知道昨天四科的人全體出動,到通永集團去調研。奇怪的是他們在會上熱情的做著分析報告,明顯與以往有所區別。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死氣沉沉。每個人都對企業有了更深的了解,黨務係統在企業裏發揮的作用,行政體係的官僚化,供銷係統的流動方向,生產係統的浪費,都能夠講出一兩點與眾不同的地方,有些話甚至講得激烈。餘威看了看李天成,不知道他是用什麼方法讓這些人幾天時間就變成這樣。
李天成也說道:“我們現在找出的企業問題已經很多,但不足的地方會更多,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也不能隻找問題,不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哪裏?不在我們憑空想象的腦子裏,它是在每一位企業員工在工作實踐中感悟出來的。我們要多發現問題,多解決問題,就要多接觸企業,多接觸企業員工。”
餘威看著李天成講著套話,再看看其他聚精會神聽的人。感覺有那麼一絲怪異,自己在講這些話時,其他人是裝模作樣,東張西望,能記住的沒有。
李天成講的話似是經常聽到,可是要嚴格執行,這就是本質區別。“現在研究下一階段任務。”李天成說完看了看四科眾人的反應,每個人都拿著筆準備認真記錄。“鄭科長,呂澤同誌,黃飛同誌,胡靜同誌負責通永集團在bj市內的集團總部,各分公司,子公司,生產工廠的調研工作,李科長,傅嚴潔同誌,林佑福同誌負責供應鏈上的各家企事業單位的調研。我和張益民同誌,林玲同誌負責銷售鏈上的各家企事業單位的調研。各組同誌必須細致了解每家企事業單位的黨務行政體係是否合理,有什麼改進空間。財務數據是否準確。上下遊企業分布情況。生產係統的效率與基層員工對企業有些什麼想法。”李天成停了停,又看著眾人道:“現在有什麼意見,大家可以提出來。”
今天有餘副主任在,每個人都有些欲言又止。餘威隻好自己發言打破這個沉默氣氛,“李處長,你們才幾個人,動作是不是太大了?”
“這是我在四科接的第一個工作,想把調研項目作細,方便決策層更好的把握政策。當然人手方麵可能緊一些,要是處裏能提拱支援就更好了。”李天成讓自己姿態放低一些。
鄭好也說道:“這個項目時間比較緊,更多人手才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希望處裏考慮。”
“各家企業對調研有疑慮,有可能不開放一些重要數據和要害部門,希望室裏能提供支持。”李政海也補充道。
餘威看著團結一致的四科有些不習慣,“現在各科的工作任務都很重,抽不出太多人,我會向室裏爭取一下。企業對調研有疑慮的問題,你們提供一份名單,我會與國資委協調。”
領導說話就是管用,第二天就從其他處科抽調了七八個年青人過來。雖然沒什麼經驗,李天成也不在意,調研前期工作靠的就是腿和嘴,多跑多問就行。分到李天成這組的是一處的楊偉和三處的陳涵。五個人開始跑通永集團銷售鏈上的各家企業,裏麵大多都是國企事業單位,也有一些民企和外企購買通永集團的產品。李天成對這些企業也進行調查。陳總打電話過來大罵一通,是不是揪著通永集團不放,想看我倒黴啊。你也去找找其它企業的茬嘛。最後近乎哀求。李天成一邊繼續說調研決不突出通永集團問題的無力保證。一邊想著,你以為央企所有的領導我都認識,今天隻好拿你的通永集團開刀了。
果然在半個月後,對其它央企進行調研時遇到各種阻攔。雖然有上麵的協調,可麵對即得利益集團的頑抗,李天成也隻有指示從基層員工處側麵了解一些特殊情況。一個月後,又分成四個組分赴全國對一些央企,省市屬國企,外資民營企業展開調研工作。
四科的辦公室長時間沒有人,餘威每次過來都搖頭,給李天成打電話,永遠都在調研一線。給牛主任彙報四科的情況,他也不言不語,隻是要求盡量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