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李龍珍為引進設備代表鞍鋼與外方進行談判。外方代表先發製人,對一些附加設備開出高價。而熟知這些設備技術含量的她毫不示弱,原則問題寸步不讓。她內行、直率、精明的據理力爭讓外方不敢再漫天要價。最後,把這些附加設備以最低的價格賣給鞍鋼,並同意協助鞍鋼對舊係統進行改造,合作完成針對鞍鋼厚板生產的過程控製軟件,為鞍鋼節省了幾百萬美元的資金。事後,外方專家一提到李龍珍就說:“這位女士真厲害!”
不僅如此,李龍珍還癡迷地學習新技術、新知識,以求和時代進步保持一致。20世紀80年代,麵對知識的快速更新,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李龍珍深切感受到學習的緊迫性。在長達8年多的時間裏,她白天上班,下班後一頭紮進夜校,不僅學習外語、計算機和自動化專業的最新知識與技術,還學習了許多相關專業的知識。她常說:“學習是我的樂趣。我前行的動力有兩個:一是對知識的渴求,二是對於企業的回報。我每天早晨都要看40分鍾的書,不是專業書就是外文讀物,這樣一天才會覺得充實。”
另外,作為鞍鋼的一名高新技術人員,李龍珍的知名度也逐漸提高,在接近退休年齡的時候,很多單位都想高薪聘請她,有的甚至幾年前就和她打招呼,希望她退休後到那裏工作並許以高薪。2003年,南方某投資公司欲新建一大型鋼廠找到她,開出的條件是:基本年薪50萬元,外加一套200平方米全裝修住房,即使項目下馬,前5年基本年薪250萬元也一次付清。麵對如此優厚誘人的條件,她說:“外界一些人想高薪聘請我,是看中了我的工作能力。鞍鋼讓我當院長,我才有這樣的能力,當初我大學畢業來鞍鋼時,什麼都不會。我要對得起鞍鋼對我的培養,哪也不去。” 一片忠心,天地可鑒!
由於李龍珍對鞍鋼技改工作的貢獻和個人的品格風範,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高度評價,在該院2003、2004年領導幹部民主測評中,她和設計院領導班子的優秀率達到100%,設計院連續5年榮獲鞍鋼先進單位稱號,她本人先後榮獲鞍鋼技術專家、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勞動模範、鞍山市學科帶頭人、鞍山市科技拔尖人才、鞍山市首屆“十大女傑”、鞍山市傑出科技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城鎮婦女“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先進女職工、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建設部於2003年授予李龍珍“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麵對如此多的榮譽和褒獎,李龍珍淡然一笑,她說:“我從一個大學畢業生,成長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擔任了國家級甲級勘查設計研究院院長職務。我所做的這一切,都離不開鞍鋼這塊熱土的培養,是鞍鋼的發展給了我機遇,給我搭建了發揮作用的舞台。榮譽應當屬於鞍鋼這個光榮的集體。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和工作,投身於振興大業中,為黨旗爭光,為鞍鋼的發展、為鞍山的騰飛繼續努力工作。”
李龍珍大學畢業後就深深紮根於鞍山這塊熱土,把青春和生命與鞍鋼緊緊地聯係在一起,從一名普通的設計研究人員,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工程設計專家和科研部門的領導幹部。在幾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她珍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嘔心瀝血,忘我工作,把崇高的理想信念體現在自己的每一項工作上,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到國有企業的發展和振興之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深刻內涵,展現了共產黨員的風采,試問:這樣的員工,誰人不愛?
忠誠的員工是勤奮求知的,忠誠的員工是敬業進取的,忠誠的員工更是對企業不離不棄的,作為員工,我們要學習李龍珍,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腳踏實地、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