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北京鴨產品加工技術(二)(1 / 2)

板鴨

板鴨也是我國具有特色的鴨肉臘味。如南京板鴨相傳已有300多年曆史,不僅在國內是席上珍品佳肴,即使在國外也久負盛名。

板鴨的原料多為麻鴨,尤以江蘇街的高郵麻鴨製作的板鴨為上品。近十多年來0北京鴨製作板鴨也甚盛行,北京鴨體大、碩嫩,整形後成品更為端莊美觀,口感更為鮮嫩。

再者四川重慶市白驛板鴨,由於配料及製作方法與南京板鴨略有不同,所以具有兩南地區的特殊風味,也屬該地區的名優特產。現將以上兩類板鴨製作方法介紹如下:

1.南京板鴨風味的製作法

加工方法:選用1.75~2公斤的北京鴨屠體(最好用喂鴨,而不用填鴨),淨膛後用冷清水洗淨鴨體內外,並浸泡4~5小時後,取出浙幹水分。將鴨放在案板上,背朝上,頭向裏,以手掌用力壓扁三叉骨,使鴨體呈扁形,然後進行醃製。醃製的方法主要分為擦鹽、扣鹵、複鹵、疊胚、排胚和晾掛等幾道工序。前3道工序與製作鹽水鴨完全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複鹵後將鴨放在案板上用手掌再次壓成扁形,而後疊入缸內,頭朝缸中心疊放,此工序稱為疊胚。經2~4天後進行排胚,即用清水把鴨體衝洗幹淨,掛在木檔釘上,並把鴨頸拉開,胸部拍乎,修整腹肌(即將兩腿之間及肛門周圍用手整成球形),使其外形美觀。然後再用清水衝去表麵雜質,掛在通風處晾幹。待皮幹水淨後再收回複排,轉到倉庫晾掛保管。倉庫應四周通風良好,不受日曬雨淋。掛鴨的架子中間安裝木檔,木檔間距為50厘米,木檔兩邊釘釘,兩釘距離為15厘米。每隻釘可掛兩隻鴨胚,在鴨中間用一根秫秸從腰部將其隔開,這樣經2~3周後即可上市出售。如遇陰雨天回潮時,可適當延長晾掛時間。

上品的板鴨應為表勸光白無皺紋,肉紅,有臘香味,胸肉突起,腿肌緊硬,人字骨扁平,頸椎露出,鴨整體呈扁圓狀,兩腿直立。

板鴨成品保存時間一般為1~4個月,天熱宜短,天冷可長些。如存於0℃的冷庫內即可延長至6個月。

烹調方法:將板鴨放入清水中浸泡3小時以後,洗淨鴨體上的汙物(貯存較久的板鴨浸泡至鴨體柔軟為止)。然後取一長約10厘米的小管管插入肛門,體外留半截,以使水煮時體內外溫度均勻。煮鴨前,先在水中加入蔥一根、薑三片、八角一粒,煮涉後關火,將板鴨放入鍋內,待熱水進入鴨體後,提起倒出體內湯水,再放入鍋中,並點些冷水,用微火燜煮30分鍾,至鍋邊冒起小水泡(不能燒開)時,即停火又燜30分鍾!提鴨倒出湯後,如此再重複煮一次,最後停火再燜5~10分鍾即熟。待冷卻後切成薄塊碼盤上席。

1.白驛扳鴨風味的製作法

白驛板鴨是重慶市著名特產,皮色金黃,肉質淡紅色,具有其特殊的臘香味。

配料:有白酒、白糖、幹薑、丁香、花椒、廣香、桂皮、三奈、八角、小茴香、玉果、亞硝酸鹽、食鹽等。

加工方法:將以上幹質佐料粉碎,加食鹽混合備用。選用一隻1.75~2公斤重的北京鴨淨膛屠體,衝洗幹淨,晾幹後用白酒噴撒在鴨身上,並將上述的混合配料粉均勻抹存鴨身上,然後放入缸內醃製,一般夏天需醃25小時左右,冬天50小時左右。醃妥後出缸,擦淨鴨體,用管片將鴨膛撐開,掛通風處晾幹。然後掛在用稻殼燃熱的坑灶上熏烤40~50分鍾,烤時應翻轉鴨體使各部位均可烤著。烤至鴨皮呈金黃色,腹腔幹燥後,再塗上一層香油,即可置於通風處保存。

烹調方法:洗淨板鴨,切成大塊,蒸、煮皆宜,熟後再切成小塊上盤食用,也可根據口味需求,再添配一些調料澆在鴨塊上。另一食法是將鴨切成小塊,用油爆炒即可食用。

(四)醬鴨

醬鴨的做法甚多,配料也不盡相同,因此具有各地區的獨特風味。但在製作上則以蘇州與浙江兩地的醬鴨較有名。

1.蘇州醬鴨製法

加工方法;用淨膛北京肉鴨1隻,洗淨晾幹後,用鹽抹擦鴨體全身,體腔內也擦少許,放入缸中醃漬。熱天約1~2小時即可,寒冬需2~3天。

鴨下鍋前,在鴨腹內放入丁香1~2個,砂」少許,蔥1根,生薑2片,黃酒1~2湯匙。然後將老湯燒開,將鴨放入沸湯中,同時加入上述餘下的所有配料,:用旺火煮開,再用微火煮50分鍾左右,即可出鍋。將鴨盛放盤上,待其冷卻後再用特製的紅色鹵汁塗抹在熟鴨體表即成。食用時,鴨體表麵再塗一次鹵計,然後切塊碼盤,再澆點濃鹵汁即可食用。